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5章 岂有此理! (第3/4页)
>“刘书记,你,你真是个好官……”中年男子抖抖地抽了一口烟,感慨地说道:“大家都说,我们夹山来了一位有本事的书记,一心向着我们农民,我这回碰到好人了……”刘伟鸿苦笑着摇摇头。没想到,他才上任不到三个月,便已声名大振,在普通群众口中流传开了。说起来,这个事情马吉昌还是办得很不错的,在落实“大种棉花”的决议时,顺带给刘书记做了宣传。怕农民们对这个决策有疑义,马吉昌便大肆宣扬,说这是区委刘书记亲自安排的,刘书记上了首都,国务院的领导同志亲口给他说的,种棉花有出路。马吉昌倒是个人才,颇为懂得“舆论造势”的重要性。区委书记或许还不足以令广大农民信服,但国务院领导,在普通村民心目中,那是何等了不得的大人物?既然那样的大领导都亲口说了种棉花有出路,那肯定错不了。我国的农民,就是这样淳朴的。数千年形成的“唯上唯书”的观念,如此深入人心,一时半会哪里改得了?一来二去的,新来的刘书记有本事,关心群众的名声就传扬出去了。马吉昌算是一举两得,既完成了区里交代的任务,又不着痕迹地拍了刘书记一记马屁。料必能在刘书记心里留下比较好的印象了。“老乡,说说吧,到底遇到什么困难事情了。”刘伟鸿抽着烟,问道。“刘书记,是这样的,我女儿……”“哎,等一下,老乡,我来问,你来答,不要乱了套。”不待中年男子说完,夏寒已经打断了他,说道。眼下他正在做记录,既然启动了正式流程,就应该按照规矩来。“哎,是是,所长!”中年男子连忙眼巴巴地望向了夏寒。“你叫什么名字,家里是哪里的?”夏寒开始按照标准流程询问。“我叫黄春生,家住楚南省林庆县竹林乡大黄村三组,民族,汉,年龄,四十三岁,家庭成分,贫农……”孰料夏寒这话一问,中年男子便张嘴说开了,竟然流利无比,似乎接受这样的询问不是一两回了。刘伟鸿不由和夏寒对视了一眼,夏寒走笔如飞,沙沙地记录了下来。“黄春生,你要报什么案?”夏寒继续问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