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霸太平洋_第三十一章 欧洲之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 欧洲之行 (第2/3页)

>
欧洲其实并不是江海心目中购买机器设备的首选之地,确因为前段时间发生在巴布延海峡的那场海战,影响到了他原本的决定,令他更改目地的为欧洲。

欧洲中可供江海选择的并不多,无非就是世界最强大国家的大英帝国和法国,还有德国三个国家,而在这三个国家中前两个无疑都是对大清拥有相当大野心,并且存在利益关系的国家。以大清内部那些洋务运动所带来的成果来看,他们决不会坐看东方的这个大国重新崛起的,只会从各方面压制和设置障碍,不会真心的帮助大清强大,连带的所有中国人都不会受到他们公平的对待,犹其是江海所需要的大都是重工业的设备,都是用来发展军事的。

因此,江海最后的选择只有德国了,德国虽说也算是侵略中国的国家之一,但在此时它并没有强占胶州湾的前提下,对中国产生的危害并不是太大,就算是在后世也有很多中国人并不太仇恨德国,当然也有德国敢做敢当的风格影响在。

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江海等人终于在1889年11月10日到达德国。江海知道此时德国的皇帝是威廉二世,这是个相当偏执且有点神经质的家伙,也就是今年的年初这位自认要带领德国成为世界霸主的君主,罢黜了执政长达十九年的帝国宰相俾斯麦。

俾斯麦他在外交和军事上的成功,无疑是德国能够统一和倔起的重要因素之一,他试图通过坚持不懈的和平政策与联盟政策在欧洲新的力量对比关系中为帝国创立一个稳固的地位。他的对内政策与这一具有远见卓识的外交政策全然相悖。对於当时的民主倾向,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政治上的反对派被他一概斥之为"反帝国分子"。他执著地,最后终於一事无成地反对自由资产阶级的左翼,反对政治天主教会并且特别反对由於"社会主义者法"而遭特别法迫害达12年之久(1878-1892)的有组织的工人运动。这样,尽管有先进的福利法规,正在茁壮成长的工人阶级同国家仍然离心离德。在今年,最终成为自己所定制度的牺牲品。

来到德国后,江海见过了柏林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的胜利纪念柱,是为了纪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