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雄_第二百一十六章 钓鱼台故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六章 钓鱼台故事 (第2/4页)

些很繁杂的配饰只保留了象征性的几样,看上去还是凤冠,但佩戴可就方便多了。

小两口身后站着的是那班哥们姐妹;伴娘没得跑,笑笑打小就给定了;本来陈锋吵着要做伴郎,被笑笑给拒绝了,“哪有伴郎伴娘是兄妹的?”结果换成了程伟民。

这次婚礼,邀请的人不多。也就百多人,还不够二十桌的;可就从上午已经到的那些人看。就足以惊世骇俗;清一色的将星,光上将就已经来了好几个。弄得吴征阳这个大校,不时的敬礼。

吴征阳刚刚晋升大校,先前还和江天放炫耀,“哥现在是大校了,比你那上校军衔高,以后看见哥得敬礼,懂了啵?”现在他已经不好意思再提这茬了,大校在这里丢份啊。

“考考你们,知道钓鱼台的老典故和新典故吗?”时间还早,很多宾客得近午时分才会到,江天放提了个话题。

“老典故我知道,还有新典故?”陈锋好奇的问道。

钓鱼台名字的由来,是八百多年前,金国的章宗皇帝完颜璟曾在此地筑台垂钓而得名;后来,乾隆爷御笔一圈,从此这里才由风景点变成了皇家园林。一直到1959年,为了迎接国庆十周年,才新建了那十七座新楼房,用于外事活动。

“文.革期间,四人帮那伙人长期驻扎在钓鱼台,占据了几座楼办公,白天晚上混在一起,形成了与党、军抗衡的第三势力;当时,**住在11号楼,王洪文住在16号楼,那时候,钓鱼台几乎变成了政治的代名词。”

陈锋等人也是经常能听到这类消息的,闻言点头,问:“这就是你说的典故?”

江天放笑着说:“别急啊,听完;1975年的时候,陈永贵上书,要求搬出钓鱼台,住到外边四合院里去;当时,主席老人家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还提笔写了几个字,‘钓鱼台无鱼可钓’,从那以后,四人帮才逐渐搬出了钓鱼台,不久就被打倒了。”

“哟,想不到你知道的还挺多的嘛……”忽然前边传来一个声音,江天放抬头一看,顿时愣住了,他万万没有想到,在这里能碰上杨仪。

转头看看可乔,可乔也示意,不认识杨仪。

“你怎么来了?”江天放奇怪的问道。

杨仪没搭理江天放,走到可乔面前,说道:“你就是可乔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