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50 (第2/3页)
>不过曹操确实比孔融适合当领导,或者说,如果是和平年代的话,孔融其实算是个很不错的人,但如果是面对战乱的话,孔融死抱着的儒家学问的作用就没那么大了。儒家思想本来就不是啥很适合做战争指导思想的东西呀,否则何必要等到罢黜百家之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大家就拿儒家思想来建设军队了→_→然而事实是,当年打仗比较叼的好像并没有儒家什么事儿。不管怎么说吧,总之曹操是当了回领导,但这领导当着压力其实也挺大,境内的黄巾都得他操心,打赢了还好,万一打输了,曹操大概是第一个狗带的。好在还有陈宫。黄巾的最大特点是人数多,但智商低,甚至如果被人套路一下,还有可能成为互相扯后腿的猪队友。陈宫专克这种类型嘛!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作为老刘家亲戚的刘焉上书皇帝表示,之所以如黄巾之类的叛乱不断,总是不能平息是有原因的,最大的原因是各地的力量太弱,刺史名为地方长官,实际上只有监察之权,这是做不出一番大事的,尤其是在面对叛乱的时候,刺史的权力不足就造成了地方力量更加软弱分散,没有强有力的镇压,就会不断的出现各种叛乱。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刘焉给出的方案也挺简单的。既然刺史的权力太小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那么给刺史增加权力,让刺史拥有更加强大的力量不就好了?他建议将刺史改为州牧。州牧是原本就有的官职,比起仅仅是监察一地职权的刺史,州牧的权力要大得多,可以说是将一州的军事行政两大权力全部收入。从某种程度而言,这也能算得上是割据一地的诸侯王了,只是比之过去,这样的诸侯并没有得到天子的分封而已,但实际的性质却是差不多的,他们都对一地有着极大的权力。当年之所以削弱州牧的权力改为刺史,这原因几乎是不用说的,哪个皇帝也不愿意看着自己要办事了,还得看着一群州牧的脸色,再加上州牧的权力太大皇帝的位置就不稳了,因此州牧是必定要被削弱的。大家都觉得刘焉这提议挺坑的,倒是有人反对,但又不好反对的太过激烈,谁知道会不会不小心就得罪人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