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裙下_分卷阅读18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87 (第2/3页)



听戏时,有个“九斤老太”长期和她坐同桌儿,

之所以叫“九斤老太”嘛,跟鲁先生塑造的那位是真很像。她就说过原话,自己生下来有九斤,儿子八斤,孙子七斤,曾孙女只有六斤,经典感叹:“一代不如一代了!”

但是听戏的痴迷一点不“倒退”,“虚心”向又婆子“请教”的劲头也是与时俱进。

又婆子找到“嘚啵点”了,更是“侃侃而谈”:

“……京剧徽班晋京前儿可不叫京剧,它是安徽的徽剧与湖北的汉剧结合,又吸收了江苏的昆曲,陕西的秦腔某些特点,逐渐形成的一种杂糅戏。其中南路的二黄腔调与北路的西皮腔调合成“皮黄”南北路。一般认为二黄源于湖北黄冈黄陂,曲调缠绵沉郁,而西皮源于秦腔之梆子,明快高亢,因由西向东传入,故曰“西皮”。所以京剧道白分为韵白与京白,韵白为中州韵(即湖广音),学戏时难度蛮大,为身份高者用之,而京白都是大白话,丑角丫鬟下层人用之,观戏时就清晰明了啦……”

这哪儿看得出是个傻子撒,啧啧。

九斤老太也尽问些精分问题,

“姑娘愣像看了老几十辈子的戏了,见过皇儿上看戏吗?”

老太是仅凭快入土的眼力劲儿瞧着她见过世面,要不这种吃喝玩乐如此精通。问的“皇儿上”自然指如今元首。

哪知,大肚子小婆娘跟她也“不客气”,

“见过吧,皇儿上看戏可有讲究。多看弋阳腔。总这四出儿:、、、。热闹。”指头还打着一弯一弯,不晓得几熟。

这是九斤老太跟着她闹豁子,

这要有个真懂行的听见了,得耳聩心惊不已!

四出戏都是弋阳腔不错,“倏尔神鬼乱出,忽又妖魔毕露。甚至于扬幡过会,号佛行香,锣鼓喊叫之声远闻巷外。”这是清初时典型的“老鞑子看戏”场面!这四出戏都是清初才进入宫庭,是清宫上演的主要剧目,并且受到王府及贵族之喜爱,长演不衰,平常百姓家断不能有!因是清初,如今保留下来的资料早已不全,今人知之甚少,真除非专业研究……

她如何这样熟悉?简直张嘴就来……

啧啧,九斤老太是真要兑现棺材本儿了,稀里糊涂,

要不,她怎知她这身侧坐着的……可是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