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腰_分卷阅读22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22 (第2/3页)

,皆为我拳拳之意。”

大乔原本有些迟疑,听到如此的话,便放下了心,点头笑道:“琅琊王放心,我必替你将话带到。”

刘琰朝大乔致谢。随后告退。

比彘送他出了灵壁。

刘琰纵马出了灵璧,行出一箭之地,停了下来,面朝正北方向,出神了片刻。

随从刘扇,知他此次延揽比彘依旧未果,迟疑了了下,问:“徐州岌岌可危。薛庵之外,杨信也虎视眈眈。比彘又不肯效命。王下一步,该当如何?”

刘琰视线慢慢从北方收回,缓缓道:“孤听闻,洛阳如今就连三岁小儿也在唱所谓‘孙在山,走之底’的童谣。幸逊篡位,势在必行。等着看吧,天下局势一旦有变,我自应便而动,另有定策。“说罢纵马向前,再未回头。

第132章

洛阳。

十一月初七,丙申年辛丑月乙未日,大典星官奏称是为黄道吉日,诸事大顺。

乙未日的前夜,莲花台里灯火通明。幸逊召投效于他的朝臣彻夜议事。

幸逊高坐于台,俾睨四座,顾盼得意。座下群僚捧檄待命,人人喜笑盈腮,翘首等着消息。

俄而,卫尉卿高准疾步入内,跪献一面黄帛。

展开,乃幼帝刘通的禅位诏书。称自愧德薄位尊,愿效仿古时先贤,禅让帝位于幸逊,特诏告天下,盖玉玺大印。

高准又报,明日吉时,待百官升堂,丞相入千秋殿,幼帝将亲扶丞相登上宝座,宣读禅位诏书。

此话一出,莲花台里欢声四起。群僚纷纷下跪,以九五之礼表贺。

幸逊得意洋洋,欣然纳受。一片歌功颂德声里,看到议郎竺增立着不动,似面带犹疑。

竺增是幸逊的旧日谋臣,一路拥他,出谋划策,从河南入洛阳,颇有资历。此刻人人庆贺,独他不跪,幸逊心生不快,便出声发问。

竺增道:“非丞相不可称帝,而是时机未到!汉室虽微,然并无暴虐,丞相本已位极人臣,突取而代之,难堵天下悠悠之口,不得人心。这便罢了,我所担忧,乃是北方魏劭。魏劭一日不除,丞相隐忧便在。我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