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养媳之桃李满天下_分卷阅读22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25 (第1/3页)

    可惜他读了五十年也没读出个名堂来,到他儿子时,他也想送他儿子去读书。

但赵宁他爹志不在此,而且,赵家早已分家,虽然几个伯伯依然帮扶他家,但因为他爹读书花销大,家里的生活水平可比不上几个伯伯。

所以赵宁他爹坚决种地,死也不读书。

据赵宁说,当年他爹为了不种地被他爷爷拿着棍子在村里撵,到最后还是逃到他伯爷爷家才得救。

而他爹不负他的志向,不仅种地好,很快让家里的生活水平赶上几个伯伯家,还开创先例的跑到镇上开铺子,先是给人碾米,后又开粮铺,把挣来的钱买地继续种地,收来的粮食再卖……

不到二十年变成了他们镇上最大的乡绅,而赵宁一出生就被他爷爷抱走,让他继承他爷爷的志向一定要读书科举。

据说他爹为此还跟他爷爷吵了一架,不是他爹不想让他儿子读书,而是觉得他们家就没这个天赋。

他爹且不说了,他读书也头疼,勉强认字,几个叔伯家的兄弟也有读书的,但兜兜转转依然没谁考中童生,哪怕是考中个县试也行啊。

但家里这么多人参考,就每一个人能给人希望过。

所以赵宁他爹觉得与其费这个功夫还不如跟着他种地呢,免得他儿子最后跟他老子一样只会掉书袋,除了捧着书朗读啥也不会。

那不是要害他未来的儿媳跟孙子吗?

让赵宁他爹松口是因为赵宁第一次考县试时竟然通过啦!

真是不可思议,于是赵家,包括赵宁他伯爷爷,堂叔伯和堂兄弟们集体把县城的礼房给围了,那鞭炮当时就从县城一路烧回到他们村里的祖宅,全县城都看了一遍赵家的笑话。

所以在惠州,赵家或许排不上名号,但大家都知道他家。

一年前赵宁考中秀才的喜报递到惠州,惠州县令还担心赵家把县衙给围了,县里卖鞭炮的商家还一口气的进了一车的鞭炮,谁知道赵家学会了低调,只是家族里的人聚在一起吃顿饭便算完了。

县城的百姓微微失望,看不到热闹了。

惠州县令也有些失望,他白布置警力了。

惠州的商家更失望,他们的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