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53 (第2/3页)
去,虽说作孽的杨章氏,杨文昌和李婆被杀,算是得了报应,可那是属于恶人收了恶人,和齐二娘又有什么关系呢。赵祯又沉默了一阵,他确实为齐二娘惋惜,但他也很理性的看待整件事。真说起来贞节牌坊的出现,并非是为了逼迫守寡者不改嫁,也不是为了给宗族添荣光,而是因着战争纷乱,导致守寡者众多,而守节者少,这种风气不可取,得得到有效控制,所以才有了朝廷颁发贞节牌坊,再者也并非让宗族获取名声的一种手段。又女子地位本就不如男儿,这也不是本朝就有的,便是前朝民风比本朝开放,可女子的贞节也被看得很重要。这在世人眼中都根深蒂固了,不说齐二娘,就是在常州府那采花贼案中,丢了贞节的小娘子们怕也是不好过,有的已自尽,有的被家人送到了家庙,再有原本订了亲的也被退了亲。赵祯把自己的想法跟顾青说了,末了又道:“元英,世情如此,便是朕鼓励守寡者改嫁,可她们即便想改嫁,她们的家人,宗族恐怕也不同意,且她们本身也恐怕不愿意,在她们看来名节自比什么都重要。”这一点看双采花贼案中,那受到侮辱的小娘子本是受害人,却受不了自己受辱选择了自尽就知道了。“陛下,臣知道想改变这种情况难于上登天,可不尝试又怎么知道呢?”顾青并没有摆出多愤懑或是多豪情壮志的模样,而是平平淡淡的说出了这句话,但眼里的认真让赵祯看得真切。赵祯沉思良久后说:“你让朕好好想想。”顾青应允,他跟赵祯辞别出了文德殿。等他离开后,赵祯不由得自言自语道:“朕怎么就那么容易被说服呢?”一定是被先前那折戏给吓住了,这么想着赵祯就端起茶杯,喝了两口茶来压压惊,余光里就瞄到顾青原本坐的椅子上落了什么东西,看起来像是他的笏板。赵祯“咦”了一声,走过去把那笏板拿了起来,翻开看另外一面,然后笏板上的字就从原本的墨色变成了红色,吓得赵祯立马就把它给扔了出来。“庞、元、英!”还能不能好了啊?反正呢,这件事过后赵祯有好几天没有传召顾青到文德殿,而顾青他对此毫无波动,照旧上早朝,完了尽职尽责的去大理寺,等晚上再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