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2 (第2/3页)
最重要的考试,只要通过会试成为中式举人,就意味着,这一辈子就有了一个好的前程。若是在庭试的时候超常发挥博了一个更好的名次,依托自身的努力,位极人臣也并无不可。科举,纵有千般不是,却无法否认他确实是一个普通人改变命运的有效手段,也是在这个风气还未完全塌陷的时代,出将入相,名垂千古的重要阶梯。“终于走到这一步了。”来到贡院门口,徐秀有些感慨的道。“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陆深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但愿吧。”……会试的安检虽然同样严格,却已经不会再有那些“致损士气”的方法,逐位点名,审视其人,然后上下摸摸索索搜搜捡捡帽子翻一翻就完。今科考试官是太常寺卿兼翰林学士张元贞,左春坊大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杨廷和二位主考,四殿二阁大学士做主考官正德年间才成为定制,之前仅仅是少数,如今主考官人选,主要则是兼有翰林院学士的太常卿和左右春坊官担任。前者的职能同礼部有些重叠,主管祭祀,后者是詹事府的官,詹事府即是皇家子弟教导的职能机构,概言之就是教太子读书的,同继位皇帝的关系自然不浅。后来谓之潜邸官,大名鼎鼎的徐阶就是被詹事府出身的高拱给斗了下去,而斗下高拱的张居正也是出身詹事府。说到这里,不由插一段题外话,后来大学士担任主考官,最能理解的逻辑就是给内阁大学士的势力收小弟,那是在内阁地位大幅上升之后才有的,从这一点,也可以倒推,得出一个正德以前的内阁地位并不高的结论。历史的事实,也确实如此。弘治十八年乙丑科应试的学子,超过了三千八百人。就算是这么多的人,贡院内也是不显拥挤,密密麻麻的一间间小隔间犹如把公共厕所盖进了鸟巢体育场。在跟随负责自己一切安排的军士进自己考房的时候,徐秀想到的则是钱福当初的话语。“所谓时文,必然要揣摩当下的风气,若是不知道揣摩,就是圣人来考都是不中的。”“先生当时的风气讲究裁对整齐,基调圆熟,如今可能不大相符,所以,若到京师,必要与士子多往来,多交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