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71 (第2/3页)
。莫雨笙点头,费夏满意地说:“就凭你这么较真的模样,你以后每个周末来我这里。我知道你同时学习的不止琵琶一种,但艺术都有共同点,我希望你能够认真上课,而不是浪费了你爷爷给你要来的机会!”莫雨笙抱起琵琶,对费夏鞠了一躬,说道谢谢。等两人出了琴房,莫雨笙十分正式地给费夏跪下,然后奉茶。费夏也淡淡地喝下了这杯茶,自此,莫雨笙就算是费夏的弟子了。算起来,费夏是莫雨笙第一任正式的师傅。这里的师傅不是光华学校的老师,而是终身制的师傅。在费夏死后,莫雨笙需要帮费夏摔盆抬棺。费夏喝过茶,就说:“等有时间,我将你的两位师兄介绍给你。”刚才费夏没有明说要收莫雨笙为徒,若是莫雨笙没有领悟费夏让莫雨笙来学习等同于费夏收他为徒的话,恐怕莫雨笙就是真的只能做一个记名弟子,还没有正名的那一种。莫爷爷也给莫雨笙讲过这个费夏的性格,对于艺术都是认真而严肃的。这一点是所有艺术家的通病,而在为人方面,则是比较好面子。这个好面子是莫爷爷得概括,说是当年他指点费夏的时候,费夏死活梗着脖子不承认,只同意是“学术交流”。后来年老了,不知道是不是看开了,倒是没有年轻时那么强硬了。只是总喜欢让别人搭梯子这一点没有变,不过,费夏的水平有,别人也乐得给费夏搭梯子。而且,还不是任何人搭的梯子他都下,他还要看搭梯子的人顺不顺眼呢!这一点,莫雨笙倒是没什么感觉,只是觉得费夏的意思含糊了一点点……除了这一点,费夏是没什么毛病的了。比起其他水平高超却不擅教人子弟的艺术家,费夏调--教弟子的水平在华夏是数一数二的。在莫雨笙之前,有两个十分正式的弟子,不记名的弟子很多,录入莫雨笙学校的那些学生都算是费夏的不记名弟子。费夏很负责的人,都是带出来以后,再带另外一个。费夏而立有成,他带一个学生,用了十年,中间的时间要么就去找弟子,要么就去钻研琵琶技巧了。如今琵琶的技巧手法,有五分之一都是费夏创立的。而费夏的两个弟子,一个现在在国内,也是在京城,但是是在国家民族乐团中。当初国际艺术交流会上,上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