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70 (第2/3页)
,就是因为他们需要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转化为灵感,用艺术的形式将它记录下来。尤记得在十二岁游历云南时,莫雨笙就亲眼见到彝族大寨欢迎贵客的大集会,那种质朴纯真的好客,那种热闹熙攘的缤纷让莫雨笙领悟到了什么。而在莫爷爷的老朋友弹奏时,莫雨笙更是深刻地认识到体悟对于演奏家的影响。以陶天的说法就是,在游历前后,就这一首曲子,莫雨笙的音乐有了些许变化。莫雨笙自己再明白不过,想象终究比不上亲眼所见。过去他的中的热闹和欢腾总是带着一点虚浮和漫无边际。在真正见过之后……莫雨笙的才是真正落到了实处,也更加的质朴,更加的动人心弦。此后,莫雨笙琢磨曲意,就不仅仅是从创作者的年代背景、生活阅历来。若是条件允许,莫雨笙会去亲身体会一番。只要是学习琵琶的,就绕不开这首古老的琵琶曲!为了让自己的音乐多出悍武之色,也为了不让自己的曲子变成一个空架子,莫雨笙主动请莫爷爷出手,让他去军队学习一个星期。莫爷爷大手一挥,同意了。当时第二天莫雨笙就双手空空地去了x市的军营训练地址,还不是什么新兵蛋子的训练营,而是直直地往特种兵的军营而去。换上迷彩服的莫雨笙没有那么显眼了,可到了目的地,还是很显眼。因为莫雨笙那柔弱的小身板哟!人家胳膊都赶上莫雨笙的大腿粗了,这绝对不是夸张说法!就这样,莫雨笙自然是不能“亲身体会”一把,作为旁观者的莫雨笙看着他们挥汗如雨,看着他们誓死不二,看着他们不屈不饶……都说这世间最为感染人、改造人的莫过于军队了。当你身处其中,整齐划一的动作,满腔的热血都会因此而燃烧。可是,莫雨笙就是再激动,也没人会让他下场。军队的训练强度本就很大,特种兵的更是要翻一番。光是负重跑便有十公里,别说是负重了,就是让莫雨笙轻身上阵,一公里都是勉强的了。莫雨笙不能下场,却不代表莫雨笙就真的只做“旁观者”。在闲暇时,莫雨笙总是利用身边的小乐器,主要是树叶,给这群人吹上一首小曲。一个星期的时间到了以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