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科学发展观_分卷阅读18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85 (第2/3页)

br>赵璜又想了想,开口道:“那个,微臣和部下从显微镜中,观测出了许多的东西,已经都交给太医院继续研究了。”

“现在还是主力于火炮和战车的开发中。”

嗯,确实是现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在全面更新和发展,商业自然会被带动,毕竟人均收入和温饱情况都已经有明显提升了。

自己的小本本上也记着,要充分利用煤炭,并且提升铸造的工艺。

在中国古代,真正优秀的刀剑,都是铸造出来,而不是像舌尖上的中国敲锅那样一下下敲出来的。

铸造工艺可以为国家提供更加轻便、威力强大的火炮,也可以改善刀剑质量——如果后期工艺成熟的话,甚至可以把蒸汽机的原型零件都做出来。

可是重点就在于,铸造不仅仅是有好的图纸,或者来几个牛逼的工匠,就可以轻松搞定的事情。

“赵尚书,你们工部现在,不要急着去做新的东西。”

皇帝把那朵花递给了一旁的陆炳,深呼吸道:“朕需要你们……总结和研究一些东西。”

虞鹤站在他的身侧,已经准备好了纸笔,准备帮忙记录。

赵璜略有些意外的看了眼书记员虞鹤,嗯了一声,久违的再次洗耳恭听。

从材料、温度、工序到燃料混杂比例,铸造这件事情,就和化学一样有无数的组合成果,正因如此,得到结果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去搞清楚,到底什么是决定性因素,才能得的到这个结果。

对于中国古代的科技,人们众说纷纭。

有的鼓吹明代科技如何天秀地秀陈独秀,有的则抬出日本和欧洲的种种成果,并且拿现代的情况来‘打脸’。

可是他们没有考虑到的,是中国和日本的实际情况。

从汉代甚至更早开始,中国人就要面对少数民族的入侵,虽然确实跟云南还有苗疆那边有争乱,但更多的是去应对游牧民族的骑兵。

在这种情况下,用日本人的那种长刀、□□,是没有任何抵抗能力的。

日本精钢炼制的□□,更多的是平原上两股部队的对拼——明朝时期日本人有多少,少到几千人互怼都是超大型战役了,根本不能跟中国几万人对垒厮杀的惨烈程度相比。

而在这个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