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59 (第2/3页)
子熙自可以茶代酒。”两人的表情尽收眼底,梁峰垂下了眼帘:“多谢东赢公体谅。”说着,他接过了身后侍女递上的茶盏,举杯饮尽。孙志兴奋的睁大了眼睛。多亏他及时提醒,才让那梁子熙未曾避过清谈。现在代酒的茶水也喝了,总该清谈了吧?之前酒杯曾经过郭氏、高氏,还有将军府中最善谈的几位书掾面前,这些人的辩论无不精要,又高调宣扬了道法之妙。如果梁峰说道不胜儒,就要有极强的经史功底。如若赞扬庄子,那么他的佛子立场又要放在何处?这简直是个无法避开的死结,想不出丑,着实太难!谁料喝完茶水后,梁峰并未向孙志想的那样冥思苦想,窘态百出,而是微微坐正身形,干脆道:“渔父与仲尼同。”什么?!人家讨论了那么多,你就答这一句?这经文可是直斥孔子儒道大谬,是老庄与孔孟的正面较量,诧异如此之大,哪里相同?!众人心中惊骇,孙志已经冷笑出声:“未曾想还有人敢言渔父与仲尼同?梁郎难道未读过一文?”这话尖刻到了极处,梁峰却微微一笑:“敢问渔父为有土之君与?侯王之佐与?若皆否,与圣人何异?”这也是一文中的开场之言,渔翁问孔子的弟子,孔子是做什么的。子贡盛赞孔子德行,制礼乐,定人伦,忠心国君,教化百姓。然后渔翁问他是孔子否是是有国土的君主,是否是辅佐王侯的臣子,子贡答否。于是渔翁笑着说孔子既不是君主也不是辅臣,操心这些事岂非劳心劳力,失去本真?他离大道太过遥远。这一段,乃是全文题眼,也是定调的基础,有了这段,才能引申出其下诸多思想。然而现在梁峰却道,渔翁他自己掌管过国家吗?辅佐过王侯吗?如果没有,他的理论要如何验证,又何来驳斥孔子的做法?这是个标准的逻辑问题,极难反驳。孙志张了张嘴,勉强道:“圣人皆有宿慧,乃是天授,自能生而知之!”圣人说的话自然都是对的,若是想驳斥这个,就是悖逆道、儒两家的基本原则。而既然是天授,自然没有治理过国家,也能知道治理国家的道理了。谁料梁峰没有接这个话题,而是反问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