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6 (第2/3页)
宜了他们。任封疆却坚持己见不肯让步,这种做法让即使见惯了杀戮的他,也下不去手。几位副将和心腹只好暗中商量,军中的副将是有权利将奏折直达帝王的,自行上了密奏。密奏的传递途径与普通的奏折不同,平日的奏折就算快马加鞭,从滨门到弁京也要十余日,而密奏只需五日便可到达。是以,天仁帝的圣旨下到滨门时,也不过过了半个多月而已。这些日子以来,任刃没有见过父亲。虽然以前也很少见面,但那时是因为父亲军务繁忙,而现在他却清楚这是父亲刻意躲避着他了。任封疆这段日子也是纠结的。几位副将和心腹越过他暗自上了奏折,先斩后奏让他震怒。但震怒之后也是无奈的,他可以理解,这样的方法对这些人来说,并不觉得阴狠,因为他们与水寇有着血海深仇,他没有立场说着“这样做太残忍”之类的,替他们宽恕仇人。但自己的儿子,一向聪明可爱的儿子,根本与水寇没有过什么接触,更谈不上什么仇恨,就算对水寇有着国仇,也没法同亲历者那样感同身受。所以他更加清楚任刃只是出于保护任家,为了既能拖延铲除水寇的时间,让任家立于不败之地,又能兵不血刃的立下大功。出发点是好的,但所采用的手段是让人心寒的,即便那是他的儿子,他想起来还是会不寒而栗。究竟是什么时候,这个年纪轻轻的孩子变成了现在的样子呢?任封疆心惊,更心疼。他阅历丰富,当然猜得出必是经过重大变故才会导致一个人性情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那么,唯一能猜想到的便是在宫中当太子伴读的那一年了。那一年,他和任锋不在弁京,他的幼子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他堂堂先帝亲封的定远将军,竟连去闻讯儿子的勇气都没有……只是关于那封密奏,他并不认为陛下会同意,那样阴狠的计谋,怎么会是以“仁”著称的帝王所喜的?直到接到了陛下的圣旨,任封疆才知道,儿子居然猜对了。按照圣旨发布时间来推测,以仁治天下的天仁帝,居然是丝毫犹豫都没有的立刻同意了停战议和的计划。虽然圣旨中没有明说会同意下毒之计,但任封疆却明白这个帝王……果然,“仁”只是一个幌子吗?刃儿,果然是在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