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705 (第2/3页)
/br>吴纠连忙跪下来,说:“是,纠令名,定然不负君上所望!”众卿本以为吴纠带他们来郊外,其实是拖延时机,也没什么好办法,但谁知竟然吓了个好歹。大家回宫之后,吴纠又找到齐侯,跟着齐侯到了小寝宫,说:“君上,制造这火药,还需要一些人手,请君上拨给纠一些信得过的人手。”之所以说是“信得过”,因为制造黑火药的工艺非常秘密,若是这工艺传到了其他国家,那春秋时代,可就变成了热兵器时代,在这野心勃勃诸侯割据的年代里,如是出现了热兵器,还不天下大乱了?再者就是,若是其他国家偷师了手艺,恐怕也会拿来对付齐国,因此吴纠才让齐侯拨给自己一些信得过的工匠。齐侯笑了笑,说:“这个事儿,其实孤到想到了一个人……”齐侯想到的人自然是东郭牙,东郭牙在做大谏之官之前,可是出身低贱的杂役,什么苦活都干活,最后到了膳房烧火,被吴纠看重。在这之前,东郭牙做过工匠、木匠,还做过苦力,修过水渠,修过宫殿,因此东郭牙其实认识很对工匠和手艺人,而且他为官之后,和低等级的苦力关系也是最好的,一直没有忘本。齐侯让东郭牙来推荐可靠的工匠,这个事情是非常靠谱的。齐侯因为看到了火药的威力,因此非常高兴,笑眯眯的说:“二哥竟然还有研究武器的头脑,孤都不知。”吴纠笑了笑,并不是自己聪明,会研究武器,只不过是当年上学的时候,在课本上看到了一眼,只是因为当年看到的时候,觉得古代人提取火药的重要原料硝石的办法实在过于奇葩,因此才多注意了一些。事实证明,其实不只是天工开物中记载的古代人,提取硝石这么奇葩,到了后来,清朝后期,建国前后,很大程度也是用这么奇葩的方式提取硝石的。当时吴纠记忆比较深刻,但是具体的比例和方式,吴纠就真的说不出个所以然了,不过还有工匠,虽然春秋早期的工艺比较落后,但是宫廷里的工匠手艺还是很惊人的。尤其工匠们其实都是奴隶,在这种奴隶社会中,没有什么事情,是上级发号施令,下级完成不了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