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93 (第1/3页)
接臧辰和鲁国重器的岑鼎。齐侯又让吴纠和展获负责在临淄城门口迎接臧辰,因为两个人上次已经有了经验,因此很快就领命。等到鲁国特使的队伍就要到达城门口的时候,吴纠就带着展获和司农部门的人,到了临淄城门口,天气已经渐渐转凉了,并非那么酷热,虽然午后的阳光还是那么刺眼炙热,但是只是晒得人睁不开眼睛,并不会感觉到酷夏的粘腻感,尤其是入夜之后,凉风习习,颇有一些初秋的感觉。吴纠和展获站在城门口,很快就看到一支队伍遥遥的走过来,队伍的人影看起来很飘渺,但是队伍之中有一口巨大的青铜鼎,非常惹眼,装在车上,做好了保护措施,捆绑的严严实实,缓慢的朝这边而来。古代人,尤其是周朝人,很看重祭祀的礼器,礼器其实就是食器,在周朝人眼中,吃是很重要的事情,吃饭用的器皿,都是祭祀先祖和神明的礼器。例如歃血为盟的玉敦,其实就是小碗,而青铜鼎是这个时代最为至高无上的礼器。巨大的岑鼎乃是鲁国的重器,就仿佛放在洛师明堂之中的九鼎一样,代表着王权,岑鼎则代表着鲁国的最高权威。鲁国人为了买粮食,也是拼了命了,竟然真的把岑鼎借给了齐侯把顽。其实鲁公并不同意将岑鼎借给齐国,毕竟就算鲁国闹饥荒,鲁国的贵族也是一天三顿,一顿饭鸡鸭鱼肉,六种主食,样样不能少,别说是鲁公了,就连他身边的一票公子贵族,还有士大夫们,那配置也没有减少,因此他们根本体会不到饥饿,只是天天能收到这边饿死多少难民,那边又有多少起义的报告。鲁公把岑鼎看的很重,觉得那是鲁国的颜面,即使闹饥荒,顶多坑杀一些残疾人,锐减一下人口,去各国买一些粮食就可以了,不必将自己的重器和脸面都付出来。但是臧辰就立主借鼎,而且是“自作主张”,自己就同意了下来,可想而知,臧辰回了鲁国之后,就坐了冷板凳。鲁公像嫌弃庆父一样,嫌弃了臧辰,一对比之下,又觉得庆父更好一些,便罢免了臧辰的国相之位,改立庆父为国相。如此一来,臧辰却没有放弃,仍然力荐鲁公借鼎换粮食,颜面只是一时的事情,民心和百姓才是最重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