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亲爹是当朝首辅 第146节 (第4/5页)
权于上,布其利于下,施行重钞法以收买余盐,广招商人运粮食换取盐引,使粮价上涨,朝廷也可收取盐税,为百姓减轻税赋。” 荣贺虽然贪玩,毕竟是名师大儒端着碗撵着喂大的,功底其实不差。 堂内鸦雀无声,哦,除了袁阁老——又是为太子进步而潸然泪下的一天。 袁阁老把气氛烘托起来了,众人只好跟着称赞太子的聪慧,顺便称赞皇帝独到的眼光,和惊人的阅卷速度。 其实皇帝早在阅卷之前,就让沈聿在他看好的试卷上做出标记,沈聿连忙推辞,这不是舞弊吗?再说他分到的试卷只是一部分,怎可妄下判断呢。 可皇帝态度坚决,不答应就不让他离开,他也只好照做。皇帝只是留了一手,谁知呈上来的试卷都是空乏无物的歌功颂德,他只好亲自翻阅,寻找沈聿留下的标记。 果然,沈聿选中的试卷,与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要不是当着众人的面,他已经开始为自己的机智鼓掌了。 阅卷官员们对着皇帝离开的背影,足足愣了一刻多钟,满脑子只有三个问号: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 会试第三百五十名的乔希仁点为了状元,第二百四十三名的时俊义点为了榜眼,第八十六名的李挺点为了探花,二甲前十名也都有很大的变动。这真是开国至今从未有过的……事故啊。 从此在永历三年的进士面前,谁也别自称“天子门生”了,不配。 第148章 照例, 皇帝在传胪大典之前,召见前十名,与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诚挚的交谈, 使这些“时来运转”的中下游贡生感激涕零,纷纷表示将肝脑涂地以报君恩。 郑迁的脸色最不好看,沉的能滴出水来,当下没有什么异常, 回到家中便急火攻心发起了烧,勉强参加完三月十八日的传胪大典后就病倒了。郑瑾告假在家侍疾,六科言官顿时如一盆散沙, 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乱喷。 几乎同时, 市面上出现了一本名为《宪官现形记》的短篇小说集, 相传收录了前朝御史台六十二名谏官的内宅私事, 讽刺意义极强,着重揭露了这些外表刚正不阿,直言敢谏的御史, 内在是何等的道貌岸然、龌龊卑鄙。 这本书没有署名, 也不知从何处出版,甫一上市便风靡京城,因隐喻太过明显, 极易对号入座, 成为京城老少茶余饭后的笑谈。 言官们一下子萎了,事情不是过去了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