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_分卷阅读46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60 (第1/3页)

    板。

在国际形势相对平静的1932年,苏芬两国调整了相互关系,签订了。条约规定,双方保证互不侵犯现有边界,避免任何指向对方的侵略行动。条约还宣布:双方“将始终致力于以公正的精神解决它们之间的任何性质或任何根源的争端”。这项条约一度缓和了两国之间的矛盾。1934年又进一步确定此协定为十年有效。但是,为了与苏联抗衡。西方列始终保持其在芬兰的存在,因此苏联对这一条约的效力还是缺乏信心。

芬兰独立以后与西方各国长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并接受了它们的军事援助。1935~1938年,英国向芬兰提供了价值2.11亿芬兰马克的武器装备;德国为芬兰空军援建了广泛的机场网;英、德两国的军事教官一直帮助芬兰培训军官;在西方专家的支援下,芬兰在卡累利阿地峡修建了以曼纳海姆的名字命名的坚固防线。

芬兰亲近西方的动向进一步引起了自认为处在“资本主义包围”之中的苏联的警惕。1939年春,苏联主动与芬兰举行秘密谈判,以此试探芬兰人对东西方阵营(这里的东方指苏联)的态度。

在谈判中,苏联代表直截了当地提出在第三国可能东犯并且经过芬兰入侵苏联的情况下,苏联利用芬兰领土迎击来犯之敌的要求,并且还表示苏联希望获得在芬兰湾的某些岛屿上设防的权利。结果都被芬兰拒绝。这令斯大林更是对这根抵在苏联心腹要害(从芬兰出兵可以直接威胁到苏联的第二国都列宁格勒)上面的毒刺愈发难以容忍,但由于当时国际形势对苏联十分不利,因而苏联人并没有轻举妄动。

直到1940年11月15日,苏联和纳粹德国签定。条约中在两国之间的东欧国家中划分势力范围时将芬兰划归苏联之后。苏联人这才放下心来。开始准备对芬兰动武。但由于需要时间来消化新占的波兰东部和其后不战而降的波罗的海三国,加之苏联这时也并没有吞并整个芬兰的计划(注1),所以苏联人还是决定先礼后兵。

苏联于1941年1月5日邀请芬兰政府代表赴苏谈判。谈判于1941年1月11日在莫斯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