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27 (第2/3页)
式通用机枪更是以其犀利的连射火力打得英军抱头鼠窜。而且在青藏高原的恶劣气候下,苏系步枪可靠性好、故障率低的优势也极其明显,这使得驻藏部队的枪械不但射速优势进一步加大,射击精度也占了绝对上风,因此在轻火力方面英军甚至还不到驻藏部队的四分之一……最依赖的火力优势没了,就已经令英军十分痛苦了,战术上的劣势就更是让他们雪上加霜。英军虽然有一万三千多人,但其中真正擅长山地作战的只有廓尔喀旅,而且即便是名声赫赫的廓尔喀旅,真论山地作战的经验,他们又怎么能与自从建立以来就以山地战斗作为主要作战方式、而且历经十余年、不知多少万次战斗磨砺的人民军队相比?尤其驻藏部队的主力还是当初胡卫东以近百年山地作战经验教训升华出来的超时代山地战思想训练出来的红十五军山地师精锐,和他们相比,威名远扬的廓尔喀旅简直就像是一个笑话!当然,即便有这么多客观上的有利条件,能够打出超过20:1的交换比,身为主将的方永乐同样功不可没。光是他根据英国枪械的准星瞄准时需要较强的光线这一点(红军时期用的主要是缴获来的万国牌枪械,其中恩菲尔德步枪因为射速奇快而显得与众不同,所以方永乐对其相当了解。),故意让部队尽量挑选光线不足的凌晨或者黄昏发起进攻这一点,就至少令己方的伤亡减半……其实,方永乐当初在大别山打游击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堪称一流名将的素质,但是那时的他实在太过年轻,难免有急躁冲动的弱点,这可是兵家大忌,同时军事基础也不够扎实,这些都限制了他成为第一流的名将。但是来到西藏之后,没仗可打的方永乐却不得不沉下心来(高原的独特环境也有很大帮助),这两三年的时间里,他不但通过勤奋自学夯实了基础,更将自己的心性淬炼得愈发成熟,不知不觉间这位直到现在也才23岁的青年将领已经成长为一位几乎可以与国内任何一位名将相提并论的杰出将才……注1:历史上对印自卫反击战的时候中国的国力相比印度并没有什么优势,藏南拿不回来并不是因为不好意思欺负印度,而纯粹只是因为地理限制加上国际环境不允许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