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98 (第2/3页)
兵力不足二十万的纵队围歼鬼子的装甲军。结果纵有反坦克壕帮助。终究还是不敌装甲部队在大平原上的机动灵活和强大冲击力,精心布置的包围圈也被日军的中央突破凿穿,若非东野的援军及时赶到。伤亡的人数恐怕就远不止3万人了。可是对战果更加感到沮丧的却是日本机甲第一军的军长筱冢义男,因为纵然在包围圈被打穿之后,东野的广大指战员依然没有阵线崩溃,而能继续顽强地坚持战斗,并充分利用各种简易的野战工事与反坦克武器不断给装甲军造成损失。这一幕令筱冢义男不禁想起了当时还是红军的胡卫东给他摆下的“撒星古阵”(筱冢义男一直认为那是胡卫东有意为之,殊不知这根本就是巧合。),但却更加令他惊骇,因为当时阻击他的是敌军精锐中的精锐,而现在死战不溃的敌人却只能算是解放军中普通的野战部队罢了,“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的作战意志竟然已经超过了我们日本人呢?”其实,这固然是因为随着抗战的深入进行,中华民族日益觉醒,解放军也随着战争的磨砺而越来越不畏死,也因为两个时期人们的心态不同所致。在当初华北抗战的时候,除了少数的智者,对于抗战的前途都并不怎么看好,那时中**队对日作战时虽然勇敢顽强,却带着很重的悲壮色彩,所以不怕死的虽然不少,但是大部分都是类似鬼子板载冲锋一样简单地拼掉自己的性命一了百了,既悍不畏死而又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智却实在不多,因而只有精兵中的精兵在阵线崩溃地时候仍能沉着冷静地选择最为合适的作战方式与敌周旋到底。而现在即使是因为恶贯满盈而只能铁了心跟着鬼子一条道走到黑的铁杆汉奸,也大多相信中国的抗战即将获得胜利,更不要说是那些抗日军民了。在这样的信心支撑下,当初精兵强将才能做到的事情,现在一般的官兵就能做到了。历史上德日法西斯前期势如破竹、后期却兵败如山倒,固然是因为兵员素质确实不如战争初期,但信心的失去显然影响更大,毕竟要说新兵太多导致战斗力下滑,那么美苏扩军的幅度更大,那些不一样是新兵吗?要说老兵损失太多,再多能多得过苏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