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82 (第2/3页)
日本学校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却很受其推崇,而且日本的学校社团门槛不高,哪怕是家里没钱的穷人子弟也能参与,这无疑远比西方的教育模式更加符合中国的国情。比起漫画、音乐等艺术类的兴趣社团,胡卫东对能够帮助学生强身健体的体育类社团更加重视,尤其是当中的三大球等团队项目,而作为一个喜欢看球、也喜欢踢球的足球迷,胡卫东很自然地将其作为了推广的重点。当然这也不全是出于个人爱好,足球运动每场比赛有整整22人参加,一队就有11人,可以说是参与人数最多的主流运动,同时身体对抗十分激烈,一旦能够推广开来,十分有利于提高中国人相对较差的团队意识和身体对抗(“君子动口不动手”的文化传统影响太根深蒂固了)。至于足球场,的确是个问题,但现在的中国孩子可没有后世的独生子女那样娇贵,哪怕是不长草的土场,他们一样可以踢得很开心第四百四十九章教育改革(中)说出来很多人可能很难理解,与日本教育相比,苏联教育最被胡卫东称许的地方却是中国教育自认为很牛逼的应试教育,当然,如果准确来说地说,字面意义上的应试教育只有中国才有,因为只有中国的老师和学生有所谓的“答题技巧”这个概念,而苏联教育最强的地方应该称为知识学习才对在考到的知识均已学过的前提下,世界上可能没哪个国家的学生能够考得过中国人,可是很少有人知道,苏联、包括后来的俄罗斯以及很多东欧国家的初中生就基本学完了咱们高中生才开始学习的知识,而高中阶段更要开始很多中国大学生才能学到的课程。至于大学生,可以这么说,一个合格的苏联理工科大学生或许考试分数永远也比不上中国人,但他们却普遍都有展开独立科研的能力,而绝大部分中国的大学生都需要进行额外的专门培训或是成为了研究生之后才能具备可以想象,苏联的学生即便不用像中国学生一样疯狂地啃“题山题海”,但学习的压力丝毫都不比中国学生小。和中国的题海战术一样,苏联教育如此填鸭式地往学生脑子里疯狂灌输知识,副作用自然是免不了的,历史上苏联世界顶尖科学家的人数一直远不及西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