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_分卷阅读37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73 (第2/3页)

反攻,东北战场一时间形成了僵持的局面。不过,说是僵持,但高原领导下的东北解放区却通过积极向农村渗透的方式不断扩大,而日军却愈来愈龟缩于已经为数不多的几个大中城市和铁路沿线,实际控制的地盘日益狭小,只要稍有脑子,都能看得出到底哪边占了上风(。)

第四百三十八章整肃风气

不过这一切与身在上海的胡卫东却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受命主持中原局工作的他已经迅速将工作中心由军事转移到民事上来,由于沈鸿、孙越崎等杰出工业管理人才的飞速成长,对于具体的工业建设项目,胡卫东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样事必躬亲,这令他得以将工作的重点放到制度建设上来。在胡卫东乃至赤色党中央的心目中,中原解放区不但是中国工业化的龙头,同时也是未来新中国各项经济制度的试验田,因此胡卫东肩上的责任之重可想而知。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胡卫东也不例外,而他先动刀的却是中原解放区的干部队伍,正如斯大林所言,“干部决定一切”,如果没有合格的干部队伍,上面政策再好也没什么意义,甚至反而会适得其反。由于文化程度和工作经验的限制,中原解放区的干部素质虽然强过其他解放区一截,但依然不能令来自二十一世纪的胡卫东满意,但毕竟基础摆在那里,他除了加大干部培训的力度并勉励大家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努力自学之外,也没什么别的办法,可是下面干部弄虚作假的现象,却令胡卫东难以容忍,毕竟有了准确的经济数据作为参考,他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而本质上是一个技术干部的胡卫东又并不擅长、也没那个闲工夫根据各种蛛丝马迹去推测挤出水分之后的真实经济数据……

张浩是个十分优秀的领导干部,但他的性子温和,轻易不下重手,对于下面弄虚作假的现象,只要没有造成太大恶果的,一般都是尽量以说服教育为主。而带兵多年的胡卫东却没这么好的肚量,尤其是后世三年困难时期的沉痛教训更令他对此事不敢轻忽。事实上当年上面的决策固然有误,但下面大量虚假的信息对其造成了误导,才是真正要命的地方,现在弄虚作假的风气才刚刚抬头。下点狠手应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