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_分卷阅读37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72 (第1/3页)

    苏联这个庞然大物翻脸。不过苏联那寒碜人的开价胡卫东也是绝对不能接受的。最后,早就知道斯大林对战列舰技术志在必得的胡卫东充分利用这一点,为中国尽力争得了最大的利益,以那两项技术和德国俾斯麦级战列舰与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应用新材料之前的原设计图(注1)从苏联那里又换到了3亿美元的低息长期贷款,用来从苏联大量进口原油、铁矿石和包括铀矿在内的各种稀有矿产,而且协议中还规定苏联不得对这些产品大幅涨价、也不能设置贸易额度限制,否则中国将有权拒绝履行还款义务。

结果。中国光是在1939年就从苏联进口了至少100万吨原油和500万吨高品位铁矿石,次年更是分别超过了300万吨和800万吨,这很明显已经超过了当时中国工业的消化能力,而胡卫东对此却说“大不了先存着,今年用不完。明年可以再用,明年用不完,后年可以再用嘛!”。

其实,胡卫东真正的用意是以此尽量减小苏联的战略储备,以便让其在苏德战争爆发后困难更大,但此时的世界上连他在内只有10个人知道这一点,其中7个是中国人,3个是德国人。事实上,中国赤色党向苏联提供德国战列舰与战列巡洋舰详细技术资料一事,根本就是中德两国联手给苏联乃至美英法三国设下的一个连环计胡卫东将中国“养寇自重”的古老计策教给了德国人,小胡子因此明白苏联越是强大,美英法就对德国越是放纵。但是苏联如果太过强大的话,对德国无疑是巨大的威胁,因此胡卫东的建议是让苏联发展海军、尤其是发展战列舰、战列巡洋舰这样的大型水面舰艇,德国畏惧苏联的是其强大的陆地与空中力量,而海军的威胁则相对要小了很多(一来苏联红海军想要超过德国海军并不容易,二来德国的海军相对于同样是假想敌的美英法三国海军都明显落了下风,正所谓虱子多了不痒。),更重要的是,海军方面投资多了,陆军和航空武器方面的投入必然相应减少,这对德国来说无疑是十分有利的。同时,美英法三国则会对苏联发展大海军恐惧万分,而德国则可以利用这一点和它们讨价还价。

话虽如此,但如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