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28 (第1/3页)
幅度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无疑会令美国大获其利,但现在美国政还在为居高不下的失业率而苦恼不已,因此工人需要量的减少自然是雪上加霜。更令罗斯福不满的是,他最警惕的两个潜在敌国之中苏联采用的是完全的计划经济模式,而德国计划经济的比重也比美国大得多,因此这两个国家现在基本都不存在失业问题,也因此可以充分享受改进生产管理方法所带来的巨大好处。据罗斯福的智囊团分析。当苏联完全普及了中国人(胡卫东)发明的那一套生产管理方法之后,工业总产值将可以在1936年的基础上至少翻一番,而且这还没有将一直是苏联经济发展主要动力的投资拉动作用计算进去,而完成这一切对苏联来说仅仅需要35年时间,并且苏联一向被西方人认为是粗制滥造的产品质量也将因为赤色中国的那套质量管理办法而有明显的提升。这一切最晚也能在1940年底完成;与苏联相比,德国因为基础较好的原因,提升幅度相对来说要小得多,估计也就能有30P%的样子,而且德国的经济发展还受限于各种矿产资源的不足,但是正因为基础更好、加上德国人一贯的严谨认真和几乎是世界第一的工人素质,他们将其推广普及仅仅只需要12年时间,因此见效反倒会比苏联更快与之相比,美国不但没能从中获利,经济反而受到了负面影响,与之情况类似的还有英法等大部分西欧国家,这一进一出,将不可避免地改变列强的实力对比,令罗斯福原本稳操胜券的战略规划出现难以预测的变数。当然,中福国际成立至今,也干了不少对美国有利的事,虽然米纳斯油田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对于资源丰富的美国来说意义有限,但是集装箱的发明与石化工业的蓬勃发展却的的确确地令美国经济获得了新的增长点,尽管因此拉动的就业依然比不上生产管理方法革新而减少的工人需要量。但也正因为是有利有弊,所以一开始罗斯福政还能容忍,毕竟中国赤色党的实力已经日益壮大,美国也没必要无谓树敌,直到不久之前中福国际突然出现爆发性发展,这才令罗斯福不得不重视高度起来。说起来也是万幸,罗斯福虽然堪称一代伟人,但他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