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71 (第1/3页)
的同情。要不是这里有牵挂他的人硬要他回来,他倒宁可让意识永远留在那个只有父亲的童年里。“好了,先这二十八道菜吧!”程衍将手写的菜单递给易杨和萧牧,“下个月挑个好日子开张?”“嗯,不错。一听名字就能唬人。”萧牧也不懂这些菜名的典故,只笑着对易杨道,“易杨你字好,毛笔写个菜单,我让人去印。”“好。”易杨看着那张纸上程衍研究了许久的成果,也颇感欣慰。虽然他知道,那些时常在他稍稍松口气时便忽然冒出来的创伤的记忆并不会就此翻篇,但至少他在一点一点地将他们压缩。之前他也对程衍说过,每个人惯有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是很难轻易改变的,所以才会即使知道该怎么做,可仍旧陷入死局。他感激程衍和萧牧极尽全力地想把他拉出这个困境,但真正要走出来,还得靠他自己,幸好时间会助他一臂之力。菜馆最终起名叫“文人私房菜”。开张第一天,门口排了两溜花篮,鞭炮放得震天响,铺了一地吉利的红。虽然天公不作美,下了场雨,但来捧场的亲朋好友依旧络绎不绝。进门,先是个木胎金髹的山字式座屏风,映着风水上关于导气的讲究,类似照壁的作用。绕开屏风,便见着左手边的衣帽架和右手边的六足高束腰香几,香几上还架了个雕着圈莲花的小香炉,袅袅地吐着青烟。店铺里的桌椅都是实木的,线条简洁、中规中矩,仅仅刷了清漆而已。每张方桌上都搁了盏做成煤油灯样子的电灯,亮起来,灯光柔和,并不喧宾夺主。两边白墙上挂着的字画是仿的,但却都是易杨细心挑选的,比如那写下“云林鹅”做法的倪瓒的、详细描绘了宋人点茶过程的、称赞了黄瓜爽口的陆游的、发明了“东坡肉”的苏轼的若干副行书。大厅里放的多是四人座,只两个包房里放了八仙桌,又是另一番风雅的景象。而特意设置的茶室,正对着竹帘外的小庭院——假山、流水、游鱼、竹林……俨然是个避世的好去处。来的宾客大都是萧牧和程衍的熟人,没几个易杨认得的,他们对易杨的一番用心良苦说不出什么门道,只能附庸风雅几句,随后掏出手机拍照发朋友圈。等易杨将亲手做的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