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1 (第2/4页)
亲热热地一起往启瑞院走,李兆问他:“昨儿个启南院的事,你听说没有?” “启南院怎得了?” “怎得?他们真就把师兄们坤瑞院的院子给占了!” “什么?”叶勉张嘴诧异道:“你这听谁说的?”不可能吧。 “我三哥昨晚和我说的,千真万确,”李兆两拳相击,咬牙切齿道:“那帮孙子!找死!” 李兆的三哥是国子学的坤字生,他的话必错不了了。 叶勉咧嘴笑了笑,这下可有意思了。 这大文朝国子学共设有两处,一处自然是在叶勉所在的京城,另外一处则在金陵。 金陵的国子学比京城的晚了三十几个年头才建成,学生数量也不及京城的多,只为了那些个外放在南边做官的子女而设,不收平民之子。 北边比南边正统,南边却比北边富庶,两边谁也不服谁。 只是论起文章,江南才子确是比这边好上一些,特别是近些年,连续两次的科考状元都出自金陵,矛盾彻底白热化。 学里这么个情况,自然会对朝堂有些影响,这南北的师承不一样,学子们入了庙堂也自然而然的跟随自己的老师和师兄们抱团儿。 两派中你在暗里给我穿穿小鞋,我在背后给你捅捅刀子的事没少出,让当今圣上十分头痛,早朝当庭训斥过,暗地里也安抚过,可惜都没什么卵用。 最后不知是哪个给皇帝出了个主意,说这事儿得从根儿上解决要循序渐进,于是皇帝就把主意打到了国子学,有了个南北学子互换“学术交流”这么件事情。 去年,在圣旨的“逼迫”下,京城和金陵的国子学各派了二十个学生到另一边“游学”读书,旨在互相学习,互通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