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56 (第3/3页)
了拷贝一个真人的思维方式来创造“会思考的机器”。或者说是,创造一个“人”。我们通过复制鸟类翅膀而造出了飞机,通过复制蝙蝠发声系统而造出了声波检测,为什么没想过复制造物主最得意的作品“人类”呢?那当然是有人想过的!而且想的人还不少!科学家们后浪推前浪……真正的前“扑”后继。陆倾不让他与外界联系,陆天择闲得发慌地看了看陆倾的阶段报告,很快被他的这个项目勾起了兴趣,干脆开始读之前的实验记录和项目进程。陆倾对他根本不设防——当然很有可能是知道设了也白设所以干脆就不设了——陆天择因而得到了很多他之前从未从那个方向考虑过的奇妙思路。人的思维到底是什么?思维是一种类似灵魂一般的无具象存在,还是原本其实应该拥有物质基础?如果把思维想象成某种神经波动——神经传导,产生基于物质传导编译的某种“数据流”,用电磁脉冲替换这种生物数据流,二极管替换神经细胞,是不是就能构建出一模一样的“神经网络链接”,成功复制“人脑”?毫无疑问,思维可以无物质媒介传递,比如我可以把我的想法告诉你,但我也可以把它们写到纸上,画成画,作成歌,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甚至超越人类生命本身而存在。陆倾认为,在思想发源的阶段,“思维”应该是有生物基础的。在脑组织银染方法出现之前,人们认为信息是由单个脑细胞储存的,像是用盒子装东西那样,不同细胞储存着不同的信息,需要的时候就取出来用;不过在那之后,技术革新让大家得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突触连接,科学家们便越来越倾向于,思想和神经活动,甚至是人的性格之类,更多的是神经连接网络的模式所决定的。陆倾的实验已经证明思想和精神这些东西拥有生理基础,当然,在此之前就已经有过著名的“裂脑人”实验(大脑中部胼胝体被切开后,人一半的身体无法利用另一半身体所获得的信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