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陵守墓日常_分卷阅读17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76 (第1/3页)

    营是崭新的泥砖房,被褥衣帽鞋子都是崭新的,吃的更是家里过年才能吃到的萝卜馅儿肉馅儿的包子,还有据说从海边运来的海带煮的骨头汤,每过五天还能吃上一顿炖肉。

就因为有这炖肉,前面一个月体能淘汰赛的时候,即便顶着烈日下地收割黑麦,这些人也没有一个退缩的。

左右这些活儿在家里也是要做的,都是吃惯了苦头的人,在家里农忙的时节,拼命干活还只能吃黑面馒头呢,这里却还有肉馅儿包子和炖肉吃,哪里找这么好的地方?更何况还有每个月的军饷呢?

这个时候就能看出来当年根据地大生产运动带来的好处了。

“军民一家亲”这句话,在陵城已经是耳熟能详,这种让新兵下地和老百姓一起干活的措施,既让老百姓产生了“这些军士可都是自家子弟兵”的念头,也让这些新兵对这片土地的感情更深,自己亲手种下的每一颗粮食,必须不能够被敌人侵犯!

今年,大概是因为老天保佑,整个陵城风调雨顺,抢种下去的黑麦获得了罕见的大丰收,四里八乡的老百姓都乐疯了。

夏小桥采取的征兵制度,只选取了四里八乡最拔尖的小伙子,并没有因为征兵造成乡间劳动力为了逃避兵役而引发的逃兵役潮,反而因为征兵,让一些原本穷苦的百姓家里,因为多了一份军饷,度过了青黄不接的季节。

一转眼,夏收到了,即便家里缺了一份劳动力,那些有子弟去当兵的人家,也并没有喊着要让孩子们回来帮忙收割粮食,原因很简单:自己家地里种的,早晚也能收回来,只不过迟几天罢了,而军营大田里的,只要参与种植收割的,可都能额外拿到一份粮食呢!

大概是陵城的大面积黑麦成熟太诱人了,没多久,下面就有人来报,说是有些村子里遭遇了大批麻雀的袭击,这些麻雀都是来抢黑麦吃的,估摸着是去年饿得狠了,这些麻雀个个都跟不要命似得,有的还啄伤了人。

从来都以为麻雀是益鸟的夏小桥,第一次知道,原来在古代,麻雀泛滥也会成灾的……

当天晚上,夏小桥就命人捉了几十只麻雀回来,做了椒盐麻雀、红烧麻雀和卤麻雀,这玩意儿肉虽然不多,不过下酒却是难得的好东西,就着几盘麻雀和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