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03 (第2/3页)
,“能做菜就行,凑合着用吧。”二豆点点头,“那好吧。”语气非常勉强。五味社管事:!!!减分!减一百分!站在灶台前,二豆的神情渐渐变了,仿佛忘记了周围的人,听不到任何声音,眼前只有这方小小的天地。他要把这些软叭叭的肉和嫩生生的菜做成美味的食物,装到盘子里,让吃到的人不再像他从前那样饿肚子。就是这种最简单、最朴素的心愿。司南看到他进入状态,满意地点点头,很快把心思收回去,专注于五道主菜。“五水席”是五水楼起的雅名,因为主菜是五道扣碗,而扣碗多是先炸后蒸,每个碗里都有汤汁,且多用于红白喜事中的流水大席,所以“水席”的说法倒也合适。第一道:腐乳肉。这一道看似简单,其实最考验功力,肉入锅的火候,豆腐炸的程度,对口感至关重要。上锅蒸时陶碗的大小、肉块码放的角度,葱段、姜片的长短厚薄,都是学问。这些,都是司南当初踩过的坑。第二道:芥菜肉。类似于现代的梅菜扣肉,底下垫一团劲道的芥菜干,上面的肉片薄而不断,如鱼鳞般铺叠而成。调好味蒸就好,这一道不难。第三道:鱼丸子。得益于现代经验,司南做鱼丸的手法和大宋民间不大一样。唐玄买的那十套五水席大伙都尝了,再去吃司南的,都觉得司南的好。只要裁判不瞎,这道菜算是稳了。第四道:素丸子。越是素菜越难做,这道菜在五水席中是最被嫌弃的一个。现代的素丸子可以加胡萝卜丁、加土豆泥,代替传统的面粉和水萝卜。然而大宋还没有土豆。司南尝试了好几种方法,最后选出来一种最优的,结果怎么样,就看裁判是坚持传统还是鼓励创新了。最后一道:小酥肉。这个是司南的最爱,也是爷爷当初最拿手的。司南准备好材料,连切带腌,接着炸、上锅蒸,一套动作行云流水。蒸出来的小酥肉个个一般大,酥脆的外皮浸入咸香的汤汁,中和了油腻,吸收了味道,内里的肉丝不腻不柴。司南没忍住,偷偷吃了一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