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凤尾香罗(三) (第3/4页)
,只能不咸不淡地以礼相待。幸亏若筠的冷静疏离,令幼年的他能在精神分裂的家中稍寻得一点安定。 后来,随着年岁与阅历渐长,对世界与人性有了自己的思考,他不再认同若筠。钤无法容忍她漠视精神世界的痛苦。若筠却只暗笑他矫作,正是从小的日子过得太舒坦,今日才能有这么多无病呻吟的闲愁。丢去穷乡僻壤体验几天,知道生活不易,哪还有心思想那些不会有答案的古怪问题?两人终究逃不过渐行渐远的结局。 最后的决裂发生在他十六岁的春夏之交。 在他读书的十年间,文化的氛围一直十分自由,新知雨后春笋般地涌现。老一辈身上久病初愈的无力,似与他们这些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全无关系。 钤在自己少年的时候就读过许多书,比同龄人显得好静而老成。但在当时,求知若渴、博览群书的人不在少数,邂逅兴味相投的人不算难。他很喜欢与那样的人促膝长谈。也只有那样灵魂交会的时刻,他才感到虚浮于半空的自己,终于得以暂时停上栖枝。 当时的人都对未来的世界将会变好深信不疑,也相信认知世界的意义并不限于认知而已,最终是要付诸行动,为社会的进步尽己所能。怀抱着这样的景愿,钤自然而然就卷入学生间的自由运动。 年轻气盛的钤尚未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有清醒的认知。已然在事业单位工作两年的若筠,很快嗅到其中暗藏的危险,极力劝阻他不要去。 她料定他们在做的事必定难以收场,掺和也毫无意义,不如明哲保身。只有权位和铁饭碗,握在手里才是真实的,她像所有老态龙钟的人,道出这份混沌的智慧。 更何况,生在中国就该知道,哪有什么个人与自由?中国人只有集体,只有家族。他的态度不是代表他一个人,也会害得他的父母很难做人,若筠丢掉来之不易的编制工作。他多少该为家里人考虑。 可这些刺耳的话,当时的他怎能轻易接受?事情的成败还没定论。不全力争取过谁能知道呢?但他若决定在最后的时刻缺席,却一定会成为叛徒,是与昔日极力反对的东西同流合污。 他倚在钟杳怀间,闭上眼,像猫蹭猫薄荷那样,醉心啄她。她感觉自己又开始饿,边想着等下该弄的宵夜,将他的头发当成一座巢,心不在焉地摆弄。 终于是他先受不了,退开几分,认真道:“就是因为此事,在此之后,我和若筠的关系就无法挽回了。但也不像许多人,对这些运动的正义性,对它意味着进步和解放深信不疑。似乎单个的人一旦混入人群,就会逐渐失去思考,变得麻木,只是一遍一遍地喊口号,确认身边的人还是同类。口号的内容不再重要。记得小时候,若筠说,我总是很清楚自己不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