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商秘史(更新至600章)_分卷阅读26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64 (第1/5页)

    契美尼德王朝时的宗教为祭司阶层麻葛所控制,麻葛崇拜阿胡拉·马兹达,反对恶灵,对死者实行天葬,因此有人把麻葛和反映琐罗亚斯德教信仰的联系起来,认为该教是在阿契美尼德王朝前后时期的信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公元三世纪波斯萨珊王朝创建后,琐罗亚斯德教重新兴盛,取得了国教的地位。萨珊诸王都兼教主,自称阿胡拉·玛兹达的祭司长、灵魂的救世主等。他们搜集整理希腊化时期散佚的经典,编纂了,使该教教义有了具体、明确的内容。

    第338章、聆听传奇

    五世纪时,该教一部分教徒在玛兹达克的领导下,进行了一场社会和宗教改革。四百九十一到五百二十九年之间,在波斯和阿塞拜疆等地掀起了大规模的、持续不断的起义。萨珊王朝先后采取欺骗与高压的政策,起义终于被镇压。

    公元前四世纪,希腊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后,波斯进入希腊化时期,琐罗亚斯德教受到沉重打击,但在公元元年前后又重新活动,在波斯万神殿中出现了希腊和波斯的混合神祇,阿胡拉·马兹达及其僚神成了太阳神、月神等的伙伴,在罗马统治时期,琐罗亚斯德教诸神之一密特拉神(太阳神)成为地中海地区普遍信仰的对象。

    公元六世纪萨珊王朝亡于穆斯林,起初哈里发对琐罗亚斯德教徒表示宽容,在依法纳税后容许其保持自己的信仰;诺干年后强迫琐罗亚斯德教教徒改信伊斯兰教,残留在波斯本土的该教教徒,被称为迦巴尔(异教徒),部分通过西域进入中国,使该教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盛行于西域。

    很多人错误地把琐罗亚斯德教与摩尼教、拜火教混为一谈,实际这三者同源但教义不同甚至略有冲突。就如同犹太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关系。据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统计,约有一点七万人分布在伊朗南部的耶斯德和格尔孟等地;另一部分教徒从八世纪初由波斯迁往印度西海岸古扎拉特等地后,与迦巴尔失去联系,至十五世纪中叶后又恢复联系,十七世纪后,他们在孟买附近形成一个独特的社会集团,被称为帕西人。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统计,帕西人约有十万,大都经营工商业,在印度经济生活中有重要影响。

    阿胡拉·马兹达(Ahura Mazda)是琐罗亚斯德教的最高神,又名欧马兹特(Ormuzd)。阿胡拉·马兹达在善恶二元论中是代表光明的善神,与代表黑暗的恶神阿里曼(Ahriman)进行长期的战斗,最后获得胜利。

    创世分为七个阶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