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58 (第1/5页)
,陶马高一点七二米,长二点零三米,战车与实用车的大小一样,但兵马俑并非按原比例还原,据记载秦人身高在一百六十五厘米左右,秦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青铜兵器因经过防锈处理,埋在地下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光亮锋利如新,它们是当时的实战武器,身穿甲片细密的铠甲,胸前有彩线挽成的结穗。军吏头戴长冠,数量比武将多,秦俑的脸型、身材、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都有不同之处。 统一六国之后秦国实行全国征兵制,兵源来自全国各地,这恐怕是他们在脸型、表情、年龄上有差别的主要原因,工匠们用写实的艺术手法把它们表现得十分逼真,在这个庞大的秦俑群体中包容着许多显然不同的个体,使整个群体更显得活跃、真实、富有生气,纵观这千百个将士俑,其雕塑艺术成就完全达到了一种完美的高度,无论是千百个形神兼备的官兵形象,还是那一匹匹栩栩如生的战马塑造都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着力显现它们“内在的生气、动力、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绝大部分陶俑形象都充满了个性特征,显得逼真,自然而富有生气,俑坑发现种类齐全,数量空前的青铜兵器极大地丰富了秦兵器研究的领域,其中长铍,金钩等都是兵器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兵器铸造的标准化工艺、兵器表面防腐处理技术的发现和研究填补了古代科技史研究的空白,而秦俑的设计者为了再现两千年前的秦军“奋击百万”气吞山河的磅礴气势,他们不仅仅在于追求单个陶俑的形体高大,而且是精心设计了一个由八千余件形体高大的俑群构成一组规模庞大的军阵体系,右侧为一个巨大的方阵,左前方为一个大型疏阵,左后方则是指挥部,那数千名手执兵器的武士,数百匹曳车的战马,一列列、一行行,构成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阵容,有的头挽发髻,身穿战袍,足登短靴,手持弓弩,似为冲锋陷阵的锐士;有的免盔束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手持弓弩,背负铜镞,似为机智善射的弓箭手,有的头戴软帽,穿袍着甲,足登方口浅履,手持长铍,似为短兵相接的甲士,还有的身穿胡服,外着铠甲,头带软帽,足登短靴,一手牵马一手提弓的骑士;有头带长冠,两臂前伸,双手握髻,技术熟练的御手;有头戴长冠,穿战袍,着长甲,手执无钩的下级指挥官,有头戴鶡冠,身着彩色鱼鳞甲,双手扶剑,气度非凡的将军,这栩栩如生的千百个官兵形象,尤其在神态、个性的刻画方面,显得逼真、自然,而富有生气,如将军俑的形象:身材魁梧,身着双重短褐,外披彩色鱼鳞甲,头带双卷尾长冠,昂首挺胸,巍然伫立,有非凡的神态和威严的魅力,一般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