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商秘史(更新至600章)_分卷阅读25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57 (第2/5页)

米处,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二百三十米,南北宽六十二米,深约五米,总面积一万四千二百六十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五米左右的坑底,每隔三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档的过洞中。

    一九七四年三月,在陵东的西杨村村民抗旱打井时,在陵墓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间,发现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才揭开了埋葬于地下的两千多年前的秦俑宝藏,一九七五年国家决定在俑坑原址上建立博物馆,一九七九年十月一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始向国内外参观者展出,二零零九年六月十三日下午一点多,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再次开掘,之后在一号坑北部中段,又出土彩兵马俑,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兵马俑多用陶冶烧制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先烧后接,有的先接再烧,其实当年的兵马俑各个都有鲜艳和谐的彩绘,在发掘过程中发现有的陶俑刚出土时局部还保留着鲜艳的颜色,但是出土后由于被氧气氧化,颜色不到十秒钟瞬间消尽,化作白灰,现在能看到的只是残留的彩绘痕迹,兵马俑的车兵、步兵、骑兵列成各种阵势,整体风格浑厚、健壮、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秦始皇兵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艺术魅力。

    一号坑的发现,缘于一九七四年三月,秦兵俑面世,当时西杨村农民在村南打井,井口刚好开在一号坑的东南角,一九七四年七月中旬,由陕西省博物馆、文管会、临潼县文化馆联合组成的考古发掘队进驻秦俑坑工地,随着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大,一九七六年到一九七八年,考古队又增添了考古、保护、照相、修复等方面的人员,新生力量的加强,各项工作的开展,使考古队一时显得异常热闹,一号坑发掘工作全面开展,十多个修复组展开对兵马俑的大规模修复。

    二号俑坑发掘,如果说一号坑的发现,是农民打井偶然发现的话,二号兵马俑坑则是考古工作者经过钻探的科学发现。这里边就没有那么多的曲折而有趣的故事了,一九七六年四到五月间,考古队在一号坑的东端北侧有目的的钻探工作中,于四月二十三日又发现了一个兵马俑坑。

    二号坑保护大厅竣工后,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