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月阿姨H(1-5卷510未删节)_分卷阅读30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300 (第5/5页)

(山东胜州)国君姬定公逝世,他的儿子姬文公即位,向孟轲请教:他应该为他的国家做些什么?孟轲指示姬文公首先应该“服三年之丧”必须为死去的老爹穿三年孝服,在此三年期间,不准吃肉饮酒,不准听音乐,不准跟妻子同房,不准参加任何社交活动,不准处理任何公私事务——这一项最重要,一处理公私事务,便是功利,不是仁义了。更不准从事任何劳动,只准穿粗布衣服,盖粗布被。睡在草地上或木板上,专心专意的悲哀,最好是悲哀到骨瘦如柴,口吐

    鲜血,或昏迷不醒。这种行为被称为“孝道”是达到仁政的必要步骤,也是仁政的具体表现,国家由此即可治理。

    但孟轲的基本思想是民本主义的,他严厉地谴责暴君,他认为暴君并不是君主,而只是一个“独夫”人民推翻他、甚至杀掉他都是合理的。——孟轲这种突破时代的主张,曾引起以后很多帝王的不悦,直到纪元十四世纪末叶,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还为了孟轲这种激烈的思想,大发雷霆,下令把孟轲逐出圣庙。

    孟轲卓越的贡献在于他强调经济成长的重要性,认为经济衰退,道德即跟着衰退;道德衰退,社会秩序即不能维持,国家即受到伤害。政府和君主的第一桩重大的责任,是使人民安居乐业。如何使人民安居乐业,孟轲提出“仁政”他主张尽量少用刑罚,尽量减少赋税,使人民安息。他厌恶他所处的战国时代,希望回到古时候儒家学派所称颂的伊祁放勋和姚重华时代。

    孟轲在下世纪(前三)初逝世,跟当时大多数失败的游说之士一样,没有人注意他。可是他的言论被门徒们记载,定名大黄金时代结束后,被儒家学派尊为经典之一,孟轲才被人记起来,而且尊奉到仅次于孔丘的地位,被称为“亚圣”——第二位或次一等的圣人。

    庄周,宋国人,曾经在他的故乡蒙县(河南商丘)当过低级的地方官员(漆园吏)他跟李耳没有丝毫渊源,但他大体上尊崇李耳的学说,而在程度上更为极端。李耳的思想是逃避的,认为逃避即进攻。庄周的思想则是颓废的,认为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发生的,都是正当的。他说:“鸭子的腿虽然太短,你给它接长,它必然害怕。白鹤的脖子虽然太长,你给它截短,它一定悲哀。凡是长的不要强迫它短,凡是短的不必强迫它长。”

    所以连逃避都懒得去做,而只求苟且地活下去,任凭外在形势的宰割辱弄,自己只保持精神胜利。

    庄周反对对任何事情认真,因为世上根本没有真。他说。“我们两个人争执,你胜了我,就是你对了吗。我胜了你,就是我对了吗。可能两个人都对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