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贫家子的科举路 第174节 (第4/5页)
br> 只不过,在使用此方法前,一定得区分出可补救与不可补救的两种情况。别到时地里根本补种不出粮食,而这边还逼着灾民归还粮食,这不是逼人家走投无路吗。 林远秋认为,凡不能补救的,朝廷只能发放不用归还的救济粮给灾民。 整理好自己的法子,林远秋组织了一下语言,而后开口说道,“回禀圣上,微臣以为,若旱涝致使田地一时无法续种,则依旧赈济,可若涝旱能挽回,则可通融借粮,不收息,俟来年丰熟补还,如此,虽遇歉,然民不缺食,亦免于流亡。” 借粮? 景康帝愣住,每回一有灾荒,朝廷想到的都是直接赈济,还从未有人想过用出借粮食的方式供灾民们度过难关。 不过只一细想,景康帝就觉得此方法甚妙。 因为只有这样,灾民们才会安心且积极忙于地里,等得了收成,就把借粮还上。 还有,就像林修撰说的,此方法可免于流亡。 要知道,每有灾荒生起,最让景康帝头痛的就是聚集成势的流民了,不但影响了社会的安定,也威胁着朝堂,若管控不好的话,颠覆政权也是极有可能的。 这下,算是从根本上把难题解决了。 想到这里,景康帝忍不住点头称赞,“此主意极佳!” 景康帝已拿定主意,若通融借粮,那么灾民们只需归还借粮的七成就行了,剩下的三成,算作朝廷给灾民们的救济吧。 三皇子也与景康帝同样的想法,毕竟这也算是带了赈灾性质的借粮,朝廷总不好一毛都不拔吧。 何况若是让灾民们全数归还,那么来年的日子,肯定好过不到哪里去。 想到方才自己的不以为意,三皇子忍不住朝林修撰看去,温文尔雅、风华正茂,虽年纪轻轻,可给出的主意却是老成,直接解决了赈灾的好多难题。 果然,父皇的眼光从来都不会有错的时候。 臣子表现优秀,当皇帝的自然要以资鼓励了。 听到圣上让吴公公去库房拿套文房时,林远秋忍不住在心里嘀咕,皇上怕是准备了不少文房在仓库里吧,这不,自己已得了第二套了。 而那第一套,还在家里的香案上供着呢。 林远秋磕头谢赏,待起身准备退出御书房时,却听圣上问道,“昨日吏部送了外放请折过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