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纹面】(21、22、23) (第7/15页)
螺旋形路线向下方的矿坑深处延伸。而且坑道内岩石裸露部 分的周围还分布这许多椭圆形的石坑。 强子对于凤凰山矿洞螺旋形向下的分布方式颇为诧异。他解释说,这种形制 的古代矿道在我国似乎颇为少见。而那些椭圆形的石坑他倒认为十分常见了。 "这些石坑是烧爆采掘法留下的痕迹了!"强子进一步解释道:"古代和现 在不一样了,没有合金类的金属工具更不要说钻头这些了,光靠铁质甚至是青铜 工具很难把矿石从从这些岩石上剥下来的。所以很多时候会采用热胀冷缩的原理 来采集矿石。先用火烧这些岩石,然后把冷水泼上去,让岩石快速冷却。造成岩 石龟裂之后,再用工具剥离矿石。你看上面的那个方形的洞口,应该就是为了排 放燃烧后的浓烟而特别开凿的烟道了。""原来如此,当初李冰父子开凿都江堰 的宝瓶口还有汉尼拔通过阿尔卑斯山的时候也都使用过这个方法了!古代人真是 聪明啊……"听了强子的讲解,我一边望了望位于坑道上方的那个两尺左右见方 的长方形烟道进口赞叹着。同时也不禁对古代劳动者的智慧产生了由衷的敬佩。 我因此连忙又拿出相机,将这些古代劳动者遗留下的工作痕迹也都拍摄了下 来。拍完了,我拿出矿泉水和强子坐下休息,商量着是否还要继续前进的问题。 "我们走了有快一公里了吧?"我拿着笔记本,估算着我们在坑道内前进的 距离。 "差不多,不过从深度来看,这里到我们进入的入口的垂直高度可能只有十 多米了."强子一边喝水,一边随意的四处观察着周围的坑道。 "照片也拍了几十张了,选个几张有代表性的做专栏照片应该差不多了。怎 幺样,咱们还要不要继续向下?"我询问着强子。在这里,他比我懂行。所以我 决定以他的意见作为接下来行动的主要参考了。 强子摊了摊手。"我们下来无非是给你的杂志专栏拍照片的,如果你觉得现 在照片够了的话,我觉得我们也差不多可以原路返回了。听我爸和那些老旷工说, 古代传说这个矿洞最深处和最上方入口处的垂直距离超过了百米,里面是很深的。 真要走下去,谁知道什幺时候才能到底啊。现在出去的话,应该还来得及到附近 镇上吃午饭……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