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94 (第1/3页)
日积月累,黄河下游沿岸废弃的城市变得越来越多,沿岸土著早在数百年前再就受不了这肆虐的水灾,搬离了故土,所以黄河下游一度被人称为“死亡河流”。 之所以一向温和的黄河水会变成如此这般,一年就要给沿岸带来大大小小数十次水灾,有人说是因为在修建工程时毁了水神的宫殿,有人说是因为水底沉睡的水龙醒了过来,更有人说是因为黄河本就连着地底的黄泉,随着地下黄泉水的肆虐,黄河也自然跟着遭殃起来。 万幸的是,由于那处巨大的银河峡谷,被诗人称作“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巨大峡谷,将黄河上下游分成了两截,进而就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上游的水平缓,宽逾千米,很少发生水灾,水运很发达。沿岸桃林青山,一步一画,是唐国最为出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但是一旦过了银河峡谷,本来清澈的黄水就开始变得浑浊起来,暗流涌动,之后就是无穷无尽的水灾,直至变成了一片死地。 对于早已荒废了数百年的黄河下游沿岸,除了一些科研人员会冒着生命危险考察之外,几乎无人迹,而黄河上游的风景与繁华,就与其形成了鲜明对比,仿佛一个天堂,一个地狱,泾渭分明。 每年来,那落差达到近万米的银河峡谷总能引来无数游客观赏。 这条恐怕是这世界上最气势恢宏,落差最大的瀑布,总是让人胆寒。 当你身临其境,看到黄河上游的水如巨大卷帘般从上方坠下,你会觉得那句千百年来最出名的“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都显得苍白无力。 因为这句广为流传的诗,银河峡谷名满天下,但是据史料记载,在更早的年代,这峡谷不叫“银河峡谷”,而是被当地的古人称作“鬼门”。 其实如果你真的去到过黄河下游,感受过那些被黄河水毁掉的城镇,一定会认同鬼门的说法。 根据近百年来科研人员的报告,一些被黄河之水毁掉了千年以上的城镇,还存在着某些诡异之处。 比如那些荒废的城镇中,居然有很多栩栩如生的黄色泥人。 一个泥人,在这潮湿恶劣的环境里存在了上千年不烂,甚至连损坏的都很少,怎么看都很奇怪。 后面相关人员费尽千辛万苦将几个泥人运出来研究才发现,这些泥人都是人类的尸体。 这些人就像是遭遇了某种诡异的诅咒,身体表面生出了一层黄泥般的东西,让它们不得动弹,直至死亡,千年不腐。 这样的研究在唐国不算少,而且先后有大大小小十多支研究队失踪,这让唐国政府更愿相信黄河下游连着地底黄泉这种说法。 没有人知道女帝时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