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谁来运作我们的唱片业? (第2/4页)
常进行,是不是有专门的款项用来作为赔偿?而不至出现主办方一时筹不齐钱,束手无策?此外,某些演出价格明显虚高,那是不是对潜在观众的侵犯呢?肆意妄为只会倒观众的胃口,造成愿意买票的观众越来越少,搞音乐的人尤其是那些没有签在大牌公司的人,只能辗转于小酒吧进行免费的或者挣不到几个钱的演出。 其实,近几年一些国外公司开始涉足国内的演出市场。比如芝华士,赞助主办了多场演出,请到国际上最顶尖的DJ,当红的艺人Norah Jones、Black Eyes Peas等。如何尝试让资本运作更灵活,吸引国外资金为我所用,达到互利互惠的效果,把演出成本分摊掉,不要全加到观众头上。同时做好市场调查,明确艺人真正的观众群和他们的经济能力,做有针对性的演出。比如Placebo在上海有众多歌迷,而他们的首次中国内地之旅却去了并没有多少他们歌迷的北京。北京观众欣赏摇滚乐、金属乐、后摇或者是有一定北方特色的音乐比较多,而上海观众就更偏重于英式、爵士、一般的流行乐。要做成熟的演出策划人,就要了解多方面情况,分析好多种可能性,盲目上马是不可取的。 不过,国内古怪的审批制度令人只能干叹气。北欧和德国的一些音乐人只有通过政府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才能让中国行成行。这多少有些遗憾。演出市场应该遵循经济规律,这是个让人淘金的地方,过多的官僚主义和人为因素以及不合理不成熟的经济体制都让演出变味。 出问题的还不只是演出市场。整个唱片业的大萧条更令人痛心。一边贼喊捉贼地大力打击盗版,不停呼吁,仿佛唱片市场的萧条责任全在购买者身上,是他们没有版权意识,一味助长盗版商,如果他们自己能自觉购买正版,盗版业就不会这么发达了。这个逻辑一直主导着我们的管理者。就拿上海来说,近两年打击力度十分巨大,那些对淘碟乐此不疲的歌迷时不时就发现店面不见了,老板像地下党一样,要和歌迷私下接触,偷偷摸摸的。昨天才翻看过的箱子,明天就在电视新闻上出现,整箱都被没收啦。 更加古怪的是如果你卖盗版的DVD不会有人说。如果你卖盗版的CD,也不大会有人说,就是稍微严厉了一点。如果你卖原盘、走私碟、打口碟,对不起,绝对不行。因为这些碟要么是作为废品垃圾运到国内的,要么是走私进来的,不允许在国内销售的,其恶劣程度最严重。问题是,那些国外唱片国内基本都没有引进,而狂热歌迷哪个满足于MP3下载呢?谁不想收集一下原版唱片呢?那些说MP3会导致歌迷流失的人基本都是在不了解情况的前提下说的。不热爱的人你逼他去买他也不会调,没这个习惯。而热爱的人只要价格不是太离谱,还是会有收集的癖好的。唱片业不是什么日用品行业,一张优秀的唱片是保值的,是可以和书一样被收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