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派对浪客诸葛孔明的剧情简介 (第3/4页)
温馨父女感。 毕竟,我诸葛村夫,扶不起阿斗,还扶不起这涉谷的偶像吗(滑稽 最后来夸一夸本作的音乐——是的,这居然是一部音乐番,没有想到吧? 虽然名义上是偶像番,但是本作的音乐/舞台设计堪称独树一帜,和lovelive或赛马娘那种卖萌妹子的校园偶像番有着很大的区别,歌曲全都是发音非常正宗的英文欧美流行曲 电音/DJ/rap元素不说,女主的目标也不是C位出道,而是去北美参加世界级别的音乐节。 是的,所以这是一个(一千年前的)中国人带着日本人去参加北美的音乐节的故事,在这个日本文化产业视野总体向内收敛的时代里,能看到这样一部久违了的、充满世界情怀的特殊作品,还真是怪让人感动的。 最近业界于此相类似的作品,还要数骨头社的《卡罗尔与星期二》,只是《卡罗尔与星期二》的音乐风格更偏向于R&B,好听是蛮好听,但我不太吃这种风格,而且剧情真的太薄弱了……所以最后也就不出意料的暴死了。 相比之下,电音流行曲 剧情强势 从头到尾都是梗的《派对浪客诸葛孔明》就显得非常能够吸睛了。我对它还是非常期待的!希望本作能打出小众市场的一篇天空吧23333 ?这番最近不敢入,因为老师跟我们讨论,中国的文化以日式方式传播出来获得喜爱,它还算是中国文化的传播吗?老师举了迪士尼的《花木兰》和《龙珠》的例子,弄得我现在分不清,我对这类番和电影的喜爱,是归于对中国文化的偏爱,还是对于番本身的喜爱呢?我接受到的东西是中式还是日式?这部番给我带来的印象会盖掉之前的印象吗?我会不会产生错误印象?我觉得我自己思考清这类问题之前不会碰这部番,叹气。 但是有个前提,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文化如果不能跟别的文化碰撞交流,就会很快失去生命力,可以了解下塔斯马尼亚岛效应,跟外界隔绝后文明会退化。想只接收纯净的中国文化,其实是不可能的。 ?哈哈,我觉得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它的答案很简单: 像《花木兰》、《龙珠》、《派对孔明》这样的作品,还算是中国文化的传播吗?——当然不算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