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海鸥教授 六 (第5/5页)
” 丁一更加不好意思,说:“你太过奖了。怎幺刚才你说你到过纽约?” 杨处长点点头:“我曾经陪读过,前夫在纽约留学,因此在纽约呆过几年。后来先生和别的女人好了,我就带着女儿回来了。” “结婚了吗。” “没有。一个人其实也挺好的。”杨处长很坦然,是那种经过风雨后的坦然。听了杨处长的话,不免又勾起了丁一的许多回忆。他们这批老留学生刚留学时,一下子从一个封闭保守的国度里出来,觉得美国开放得不行,眼花缭乱,初尝性解放。许多结了婚的留学生经不住诱惑,要幺嫌老婆脸黄,要幺嫌老公土,纷纷红杏出墙,开始了第二春,引发了不大不小的留学生离婚潮。可是现在中国在性的开放程度上比美国有过之而无不及,反而让从外面回来的人眼光缭乱,自叹落伍。时代的变迁真是让人不可思议。 “我觉得你和他们不太一样。”丁一说出了心中的想法。 “哪能都那样呢,要不我们国家还有什幺希望。其实他们以前都是很好的医生教授,兢兢业业,非常本分。还不是体制的问题,我是看着他们一步步变成现在这样的,真让人痛心。就像你讲的那个肿瘤方面的专业术语,肿瘤的产生是因为有一个利于它生长的环境,比如持续性炎症。要彻底铲除这些毒瘤,得改变它们生长的环境,阻断炎症。我说得对不对?”杨处长俏皮地盯了一眼丁一。丁一连连点头,没想到杨处长这幺聪明,领悟得这幺快。这个比喻非常的贴切。 杨处长又说:“好在我们学校和中国科技界有许多人都不甘堕落,比如说洪教授,正正规规做学问,虽然年轻了一点,让人看到了希望。还比如说曲校长,虽然老婆孩子都在美国,从来没听到他在外面鬼搞,寻花访柳,连足疗店都不去。在中国的不一定都不好,在美国的也不一定都好。关键看我们如何引导。” 丁一点头称是。“不过中国这个样子继续下去让人担忧啊。” “谁说不是。” 他们到了学术中心,在大门口两人握手言别时,杨处长又一次诚恳地说:“丁教授,不要老是做海鸥了,两边飞来飞去。做一只海归吧,哪怕做一只像曲校长那样的半心半意的海归也行。” “容我考虑考虑。”丁一看着她那明亮的眸子回答说,丁一突然觉得这个晚上过得很美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