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章三一三 尽在掌握 (第4/4页)
仗与抵抗意志,确保先期战果的稳固。 最重要的是,不管北胡愿不愿意,大齐王师都有可能反攻,左贤王部必须在黄河沿线准备战事。 也就是说,晋地需要面对的,其实还是察拉罕的部曲。 这正是赵宁想要的局面。 如果左右贤王合力,一起来攻晋地,他没把握守得住;只有左右贤王分兵,他才能确保晋阳周全。 无论如何,赵宁都需要朝廷为他牵制一部分北胡大军。 倘若左右贤王果真合兵一起进攻晋地,赵宁是不是必败呢? 也不是。 这个时候,只要王师渡河北上,反攻河北地,北胡大军反而会面对危险局面。 这些年来,朝廷重用寒门将领,让团练使、防御使招募流民,组建新军的正面作用,在此时终于体现了出来。 如果没有这数十万新军掣肘北胡大军,晋地的战争根本没法打。 乾符七年,赵宁费尽心力赢了凤鸣山之战,成功推迟了北胡全面南侵的步伐,却也让宋治有时间和一个良好环境,进一步推进他打压世家的进程,大规模组建了新军。 在前些年看来,赵宁此举有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嫌疑,如果没有这几年,将门世家的处境不会像现在这么糟糕。 但是到了今日,防御使新军的作用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出来。这些新军,既为国战稳住了局面,也为赵宁在晋地作战分担了压力,让赵宁往后的谋划能够进行。 这也是从新军出现之日起,赵宁就没想过破坏这件事,而是往新军中安插人手,积极主动的融入这件大事中去的原因。 一切为了国战胜利。 打赢这场国战,是根本,是一切的基础。 “只要朝廷能够牵制住左贤王部,我们最多也就是应对察拉罕那二三十万兵马,以晋地的人力物力与山川地势,加上我们这些年的准备,要做到这一点并非不可能。” 说到这里,赵宁沉默了一小会儿。 黄远岱接话道:“要汇聚晋地所有力量,听从赵氏号令,首先得朝廷给予一纸诏书。如果朝廷不让赵氏统领晋地军政大权,就会有很多麻烦。 “在战争形式如此紧张的情况下,任何一点问题都可能导致满盘皆输。” 这是晋地之战的最大不稳定因素。 赵宁望向前方不远处的驿站,嗓音平和却充满自信:“陛下会给赵氏大权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