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壹二零章 话不投机半句多 (第1/6页)
在这个时空的后世歷史学家眼中,美国总统的就职典礼算是王绍屏搅动近代歷史的起点标志。但这不是一个世界和平、生活美好的转捩点,而是狼烟四起、遍地烽火的开端!虽然王绍屏到处灭火,但局势并不因为他个人的意志而移转,最终世界大战还是提早了四年爆发。所以王绍屏这个人在歷史学家里的评价非常两极,有人认为他是和平的缔造者,有人认为是他在汉民族民族主义上的强硬态度,导致全球掀起了战火。
而这一切的歷史争论,对中国唯一的好消息是,不必自己独扛日本四年,而是在各国支持下,从1933年起,和日、苏周旋了四年。(加上1937年二战爆发后打了四年,看似好像还是打了八年;如果如果加上1931年开始算918开始算,到1941年9月战争结束,那就是整整十年,比原来歷史少了四年,这样应该算好消息吧?)
首先不可避免的是第四次剿共战争在中共主动挑衅下,依然准时爆发。但和歷史上有点不同;首先是中央航空队接收了新式p39、p38和a20之后,即使不怎么熟练,但又不是空中缠斗,也不需要多精密准确轰炸,练飞几次,随即掛满各式航空炸弹,飞往南丰一阵狂轰猛炸,顿时就把红三师师长彭鰲炸死,而增援的红七军,则在本来就对肃反运动不满的军长巩楚率领下,集体向国民革命军投降。
之后随着中央军逐步换装,飞机、大砲、坦克,即使战术战法不熟练,但是在杨永泰从王绍屏那里学来的大规模火力推进战法,加上交通要道碉堡围堵攻势,这让共军即便已经请出万能的毛主席领导,也依然节节败退;在空中,p38的大油量让它几乎整个白天都能在天上侦查;所以原本歷史上的登仙桥、黄陂和草台岗,因为共军找到国军弱点而发动的袭击,导致国军惨败的情况都没有发生;共军只能利用夜晚和天候不佳的情况下,小规模转移。连续的败仗导致共军士气低迷,有许多红军都直接在战场开小差,不然就是集体向国军投降。
这次委员长不打算驱逐共军,让他们展开什么「长征」。决心在此用新武器好好练兵。一口气歼灭所有共党,并且直接威吓西南腹地及全国各地的军阀。于是到了3月中旬,中共已经丧失了大部分的苏区根据地,给红军几乎带来灭顶之灾,这时由周恩来、陈毅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召开的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採用了毛主席的观点,化整为零,分散到贵州、湖南、四川等地继续游击战工作。虽然后来大部队转移不尽人意,但仍有三万多名共军整批撤退进贵州,加上早已从湖南撤往湖北,再撤退至陕南、川北的第四军团,第四次剿共算是未尽事功。
王绍屏想避免的剿共战争依然照歷史进展时程爆发,虽然未来没有了第五次剿共和所谓集体长征;但四散溃逃的共党,潜入西南各地偏远山区继续游击战,甚至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