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卌章 告别天津之好事连连 (第4/5页)
得保障,但现在才1933年,车载火砲还没开始流行,只能打着和德国一起研究名义,提前搞出来。弹药生產,也打算用这个名义搞出来。 于是王绍屏笑着说:「下午德国人说要带来好消息,德国是陆军大国,克虏伯就是火砲、枪械专家,到时我们再开口要生產线不就得了?不过,我认为坦克和装甲车才是向德国人开口的重点,依据我们的情报显示,德国人已经开始着手研究一种名为三号坦克的轻型战车,还有一款中型的四号坦克也在研究中,这是我目前最想要的东西。不过德国人现在也没现货,恐怕只能谈炼钢设施、拖拉机及火砲生產线,谈生產线就得有大量的工人、技师,唉!中国什么都有,就是人才没有,一方面得挖人才,一方面得聘外国教师,另一方面还得送人出国去学。万事起头难啊!」 陈绍宽出身海军,当然很清楚缺乏人才的痛苦;而在旁边静静听的林蔚这时才有点明白了王绍屏为什么要透过北洋馀孽挖掘人才:「即使只是单纯的建设,也不可能不需要管理者,委员长可能真的想多了。」 这时号称德国通的段祺瑞忽然开口了:「据说整个欧洲都很排挤犹太人,我留学过德国,其实犹太人不只是经商,担任科学家、技师、教师都不少,我认为台生可以从这方面着手,反正他们不要,我们就接手,数量可不少喔!」王绍屏拍了自己大腿一下,对啊!我怎么忘了犹太人?「总理这是个好主意,下午顺便和陶德曼谈谈。」 现场气氛过于热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提了很多建议供王绍屏参考,他也在他的偽装笔记本上一一记录下来。浑然没有发现俩咪有点怪怪的,尤其小咪已经开始严重的眼角抽蓄,而二咪则是表情呆滞的不断发呆。 终于来到下午,林蔚和陈绍宽不好意思参加这次洽谈,毕竟花钱的是大爷,他们只能在交货的时候有点意见。所以公认的谈判队伍又是曹錕、段祺瑞和两位师父。 午休过后,大约两点鐘,陶德曼轻车简从,除了司机,只带了一名男助理过来。陶德曼才一进门,谁都不管,一把握住王绍屏的手说:「我德国总理库尔特·冯·施莱谢尔已经同意杰克你所提出来的所有购买清单,只有一件事比较麻烦,我们希望你能尽量用美元、英镑和黄金支付,最好是各三分之一,当然如果黄金比例可以高一点,那更好。」 王绍屏一方面请他坐,一面介绍在场的人,然后还没等他打招呼就先说:「德国总统兴登堡元帅同意了吗?我听说你们总理可是更换的很频繁。」 陶德曼点点头:「有关被禁制的潜艇及其他军工设施,当然非得兴登堡总统同意不可。的确因为经济萧条,一直有谣传,国家社会党的希特勒很快即将接任总理。因此,现任总理施莱谢尔才会希望藉由这次销售,能够获得大笔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