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该怎么说呢? (第3/5页)
/br> 但不同的是,青年是从清丰毕业的高材生。 顶级学府给了他睥睨天下的视野。 贫寒的家境却没能给他相称的实力。 青年无时无刻不在忍受着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所带来的剧烈撕扯。 凭借清丰的文凭和过硬的动手能力,他得以进入大周集团工作,成为一名底层的工程师。 但是,当时这个科技行业的庞然大物正身患严重的大企业病,一面是多数人的人浮于事,另一面却是少数人的加班加点。 没有能力的人压榨着有能力的人。 有背景的人践踏着没有背景的人。 青年虽然自卑而羞涩,但自卑使他敏感,善于反思。 在度过了充满工作热情的新人期后,他陷入了苦闷之中。 为什么那些不务正业、热衷于玩乐的人能够被提拔,而埋头做事的人却只能得到一张又一张a4纸打印的奖状? 为什么那些对用户毫无益处的烂俗产品一再受到追捧,而试图向用户提供知识经验的产品却始终被冷落? 为什么那些狗屁不通的垃圾总是高悬在广告牌上,而苦心注入内涵的良心作品却没有露头的机会? 为什么人们宁愿沉浸在虚假的快乐之中,却不愿意在学习中获得真实的幸福? 然而,他终究是个坚强的人。 对现实的困惑和苦恼并不能阻止他对知识和技术的追求。 如果没有进取和创新,那人和咸鱼有什么分别? 他利用每一分钟业余时间,耗时三年,在那间狭小的出租屋里,凭一己之力完成了一组剑走偏锋的卷积神经网络训练集。 那是个逻辑结构完全不同于寻常、具有人情味的人工智能,是他根据清丰的导师所提出的设想,加入自己的理解,解决了七个关键性问题而铸就的。 为了纪念好不容易攻克的这七个重大难关,他按照七个问题的不同属性,分别命名为:ira,superbia,invidia,aedia,gu,luxuria和avaritia。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