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武装_第43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35节 (第4/5页)

他有个好处,就是总能分清重点与细节,并拥有强大的领悟能力。

    而且他有个非常重要的好习惯:由于他自身思虑问题的能力不足,所以在他设计方案时,总是习惯和队员一起探讨,商量,逐步丰满完善。在这个过程中,由于队员也参与议策,群策群力,因此大家对所有计划的细节不仅清楚,更重要的是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而沈奕就不同了,他更习惯自己先把一切都想好,然后再拿出给给大家看。这样一来哪怕计划本身没有毛病,但是大家参与过程少,对方案的理解程度低,执行上的应变能力就相对较弱。

    此外群策群力产生的方案或许不比沈奕自己想到的方案完美,但一定是根据各人能力量身打造的,执行力度就高。而沈奕自己设计的方案,多少在这方面就照顾不足。

    比如当初打迪亚波罗,沈奕不让洪浪使用血腥狂热,但是洪浪在执行上就出现问题。

    倘若具体战斗计划中,洪浪自己参与设计,他肯定不会把这一条列进去,而是另想他法。

    因此完美的未必就是最好的,适合的才最重要。

    金刚此时所设计的,就是从他这个角度考虑的,新的三人组作战风格。

    洪浪也没闲着,他更多的关注于揣摩谢荣军的一些攻击路数,研究他的战斗节奏。为什么同样的出手频率,谢荣军能够打到敌人,他自己往往就做不到?

    在揣摩的过程中,他发现,谢荣军似乎有着非常敏锐的第六感。他往往能在敌人的出手之前,就察觉对手的应变迹象,从而提前做出反应,甚至寻找好攻击线路。

    再进一步发掘,洪浪意识到,这其实并不是谢荣军拥有预知的能力,而是在他那磅礴气势下的进攻中,对手的反应往往早就被他所限制。许多时候对手的应变,未必是他们自己想做的变化,而是在谢荣军那种宏大气势的进攻中,逼迫着不得不做出回应,从而被谢荣军牵着鼻子打。

    谢荣军的战斗节奏从来不快,但是非常稳健,其出手效率之高,可以说是洪浪仅见。

    洪浪之前作战,从未有过这般用脑研究如何提升效率问题。但是不爱动脑,不代表真是笨蛋。许多人只是讨厌繁琐的思虑,更喜欢直来直去的简单。当洪浪真正认真思考时,那些曾经的战斗画面一幕幕在他眼前出现,他发现自己正在进入一扇自己从未开启过的大门

    他这才发现原来战斗也是可以如此神奇的,就象艺术,有着无穷无尽的魅力。它变化多端,风格各异,组合无尽,几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