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六章 背对 (第4/5页)
谱当中。 陈平安做完这一切后,出门在院子里开始走桩。 左右两边的邻居都已先后搬走。 陈平安很快沉浸于拳桩之中,浑然忘我。 一身拳意如溪水流淌。 宁姚姑娘说过,练拳一百万次,才是习武的起步而已。 陈平安哪里愿意偷懒。 他无意间想起那个木人身上的朱点墨字,那些传说中以便气流出入的一座座窍穴气府。 通体舒坦,滚滚发热,体内像是有一条火龙在快速游走,从头往下游去,磕磕碰碰,并不顺畅,那些窍穴就像是破败不堪的粗糙关隘,关隘之间的道路,更是绝对称不上阳关大道,有些宽大却崎岖不平,有些狭窄且陡峭,火龙经过的时候,晃晃悠悠,如行人走过铁索桥。 最后这条火龙在下丹田附近的几座气府来回穿梭,似乎在寻找最适合它盘踞的窝点,作为龙宫。 宁姚曾言武道炼体三境界,第一境泥胚境,巅峰圆满之时,自身生出一股气,如泥菩萨高坐神龛,气沉于丹田,不动如山,身体便有了一股新气象,开始反哺血肉筋骨,使得整个人仿佛枯木逢春,许多杂质和淤积,都会被一点点排出体外。 陈平安就走在这条路上。 没有名师指点,也不能算误打误撞。 靠的是勤能补拙,整整八年的上山下水,翻山越岭,以及虽然粗劣却得其法门的一种呼吸吐纳。 八年尚未破开武道第一境。 世俗王朝和天下江湖,除了宁姚的家乡,讲究一个穷学文富学武,好在武道一途,没有比拼境界攀升速度的陋习,越是登堂入室之辈,越是造诣高深的宗师,越看每一步的重脚踏实地,每一层武道台阶的夯实程度,不过像陈平安这么慢的,如何丢人现眼算不上,毕竟世间无数豪横门第的年轻人,确实就被挡在第一个门槛之外,终其一生,也找不到那股气的存在,但目前来看,陈平安肯定是跟武学天才无法挂钩了。 陈平安猛然“清醒”过来,轻轻呼出一口浊气。 他在院子里缓缓行走,逐渐放松身体四肢。 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