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机见闻录_第十九章 玉牒真踪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章 玉牒真踪5 (第1/3页)

    马自在听我此问,楞了一下:“关于法器传承的事情,只知道自第三代或第四代开始,法器就渐渐没了踪迹,后辈传人都是君子怀德之人,估计也不敢如你这般好似泼皮的追根寻底的深问,免得让长辈觉得自己有觊觎之心,最后,自然就是泥牛入海再无踪迹可寻了。”

    “您说的有这种可能”,我点头承认道:“自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世人皆以谦谦君子自居,岂能不断追问先辈宝器,落人以口实,但我不相信后辈传人之中,就没人去寻求仙人法器的吗?”我不信的质问道。

    “怎么可能没有,实际上各代传人都在寻求法器的踪迹,只不过,他们都是私下默默进行。名目张胆的大范围寻找金炉玉牒等法器的,只有宋金交战时期的二十七代传人宗泽,以及清末时期的我的师父马丹阳二位而已”。马自在回道。

    “那他们是否查到有关键线索呢”?我赶紧追问道。

    宗泽应该是有找到了关键线索,但是他在北上助阵岳武穆的时候,遭人伏击而亡,临终前才留有遗训:法器不出,玄机隐伏,至于他所得线索,传承到哪个支系就不得而知了。而我师父马丹阳,查阅了各种典籍记载和历代前辈传记,走遍名山大川,对于玉牒的信息是毫无所获,但是他每次出行寻觅法器回来后,总是反复吟诵两首诗:

    一首是:

    曾经天上三千劫,又在人间五百年。

    腰下剑锋横紫电,炉中丹焰起苍烟。

    才骑白鹿过苍海,复跨青牛入洞天。

    小技等闲聊戏尔,无人知我是真仙。

    另一首是:

    金炉香尽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直至他过世,也没有向我交代这两首诗到底什么意思。那时我还小,总以为,他是自比神仙,又觉得每次出外寻求法器踪迹却不可得,继而心灰意冷的感叹。后来我才发现,也许这里面隐含在另一法器金炉的线索。

    我拍着脑门啪啪作响:这玉牒的线索还毫无头绪呢,你怎么又扯到金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