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今天发个大章 (第4/5页)
了。 …… “这篇策文还真是有意思……”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苏颂贤弹着手中的策问,脸上的表情也是可堪玩味。 文进士考试在贡院,三千士子鱼贯而入,在贡院中要呆足三天。 武进士考试则是在讲武学堂的大校场,考弓马骑射。 但在考骑射之前,武进士也需要进入贡院一天,考策问。 经义和诗词,武进士就不需要再考了。 经义,策问,加诗赋,这个时代当然没有八股文,也没有朱子集注,考经义就是从四书五经中摘题,看的是士子对经义的掌握程度高低,文章不仅要华美,对经义的掌握更是得炉火纯青。 简单来说,得熟读那些儒家经典,然后阐述引发自己的思考,行文流畅,词语华美,没有病句,错字,格式规范,字迹工整是最基本的,能通过解试到京师来考进士的,这都是最基本的标准,那些行文都有滞碍的,秀才也不一定得中,更不要说考中举人,通过解试,前来京师考试的士子们了。 主考官和考官们都需要在这些过了基本线的考卷中精中选精,挑出遣词造句最佳,字迹,格范最佳的成为荐本,然后推到天子案头。 进士照例归得天子勾选,任何一个进士都必须经过这一关,虽然要经过考官荐举,但中或不中,就是在天子的一念之间。 这就是大魏的祖制之一,没有什么座师,门生,进士们也没有什么考官老师,没有恩主,唯一的恩主,只能是大魏天子,当今皇帝。 策问则是问实务,给一个题目,由得考生自主发挥。 这比考经义要难,不仅要文章华美,对国事还得有所关注,下笔要言之有物。 虽然肯定还是不免泛泛而谈,但亦是会有真知灼见。 本朝名相,从策问中一骑绝尘,引发朝野瞩目的,大有人在。 经义寻常,还不会失去朝官资格,策问普通的,也就只能是三甲以下出身,就比较低,以从八品,正八品的低职做起,多半就是在地方州县迁转,这一辈子也不要想进入京师为朝官。 至于到五品以上,成为朝廷重臣,那就更是想也别想了。 策问要言之有物,不仅下笔成文要有章法,最重要的是平时注意收集邸抄信息,对朝廷大政有所了解,这才能言之有物。 这使得文武官员的家族子弟,那些世代官绅的大世家更容易叫子弟写出精采的策问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