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王侯_第一百四十六章 帐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六章 帐目 (第3/4页)

还是照少算了。

    十万亩棉田,除掉原本的东藩百姓中愿意种棉田的,最少还得从福建沿海招募千户以上的人家至东藩。

    徐子先提议移漳州流民,在闽清,侯官,南平,这几个县就还有最少好几千户的流民,可以先移一千户过去,如果第一年棉田出产在四百斤以上,第二年就再开二十万亩,再征三千户左右的流民到东藩。

    这样不仅使东藩有足够的人力,漳州流民问题,也是有望彻底解决。

    漳州之破,是十余年前福建路最大的隐痛,五大盗集兵十余万人,加上岐山盗为先导,禁军不能抵御导致漳州府城被破,漳州漳蒲,龙岩,长泰,包括州城龙溪诸县均被攻克,当时逃难的流民在二十万人以上。

    这十余年来漳州逐渐恢复元气,流民陆续返乡,还是有三四千户,一万多人的流民无力返乡,就在闽江两岸流离失所。

    这也是福建路最为头疼的一件事,徐子先已经在南安消化利用了千户流民,如果再迁走千户,明年再迁两三千户,基本上漳州流民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对此提议,陈笃敬当然大为赞同。

    如果两家不是姻亲,陈家可能会有所保留和怀疑,也可能会反对,或是陈家能动员的人加上流民各半。

    这样双方可以可以彼此掣肘牵制,不能叫徐子先一个人把持。

    要知道流民几千户皆入东藩,钱财是两家均出,但徐子先在流民中的声望,谁不知道?若此事做成,徐子先等于是漳州流民的再生父母,真正救了他们的苦难,徐子先的声望会一涨再涨,昌文侯府出钱出力,当然也会获得感激,但在流民之中,谁说了算?

    不言而喻,肯定是徐子先说了才算。

    昌文侯府对这件事,这般做法,一则从公心考虑,漳州流民能安顿好,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加上棉花种植,不仅有利昌文侯府,对福建路也是好事,陈笃敬这样的年过半百的大吏,不可能对此毫不心动。

    留芳千古,是所谓立功,立德,立言之中的重要选择之一,只要有机会,陈笃敬也不会放弃立德立功的机会。

    再次,则是徐子先毕竟后起之秀,未来可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