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所谓道义 (第5/8页)
谋士脸上微笑如常,“主公的计策,在下不敢妄言,于国于民都有利就是了。” 少年收敛姿态,学着作出沉静斯文的样子,嘴巴上却嘲笑道,“你哄孩子玩也于国于民有利?蒙谁呢?” 男子并不惧他,仍是笑眯眯的模样,“主公霸业已成,若公子顽劣资质不堪大任,势必使多年心血付诸东流,我身负教导职责,怎么不是于国于民有利。” 少年不再说话,看着走远的人影出神。 寻仙问道,老头子还没称帝呢,就想着长生,哪还用得着他来败家。 这里的人,衣衫褴褛,一个又一个的笼子,里面露出一双双冰冷麻木的眼睛。 大人肩挑着竹笼,排成一列长队,队伍前头,有人衣着光鲜,脚边是十几个麻袋,有打手围着麻袋,也有人守着单独被叠成一摞的竹笼。 小婵震怒,气得胸口起起伏伏。 她先前瞧见竹笼里有孩子,犹豫半响到底没说,等走出渝州,实在不忍。 那样装着的孩子,不是单纯的买卖,她不敢想,踌躇半天,同朴新悄悄说了,得到赞许才到道君面前说。 哪里想得到,他们即使说悄悄话,也瞒不过道君修练出来的耳聪目明。 身为蜀山弟子,心地仁善比天赋出众更要紧。 道君挥手,买来的杂物纷纷收入锦囊,三人倒转脚步,隐匿形迹跟着巷子中的人,行至此处,便见得人肩挑着竹笼,拿里头的小孩换粮食。 道君震动,渝州境内,蜀山辖下,出现如此人伦惨剧,是她失职。 蜀山中人,行侠仗义,除暴安良为己任。 可恨她沉湎于旧日悲痛,不曾为蜀山道义坚守。 难道,蜀山的人死于内斗,天下的道义就不存了吗? 师兄师姐拼死将她送出来,是为了她能活着。 但她活着,把蜀山丢了,连生行碑的修补都想不起来。 三人现出身形,领头管事见是个女子并两个小孩,穿着打扮并不寒酸,有些摸不准,便亲自来交涉。 “姑娘,你这是?家中也没粮食,要来换粮?” 朴新知道道君不善言语,便要开口,不意她直指管事,质问,“为何要买卖这些孩子?” “呦呵,这是行侠的来了,”管事拍手,指着那些排队的人道,“女侠,你出气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